印章书写故事 刻刀传承文化 ——篆刻老手艺在松江学生手中焕发新生机
上海财经网【上海财经号】:
印章书写故事 刻刀传承文化
篆刻老手艺在松江学生手中焕发新生机
□记者 王梅
一枚小小的印章,方寸之间尽显篆刻之美。在小昆山学校,一群热爱篆刻的孩子和对老手艺心存敬畏的老师正埋头钻研,刻写关于文化传承的故事。日前公布的2021年第三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印记中国师生篆刻大赛作品展拟获奖名单中,小昆山学校八(1)班学生王君浩荣获中学组手工篆刻二等奖,这也是上海赛区中学组获得的最高奖项。
热爱与勤奋书写方寸间精彩故事
能够获此殊荣,王君浩将之归结为热爱,学习篆刻两年多来,他几乎每周都会出现在篆刻班。在指导教师陈萍眼里,还有一个关键词适用于王君浩,那便是勤奋。这也是篆刻班全体学生的真实写照。陈萍说,作为一门操作起来相对复杂的社团课,熟能生巧是通往篆刻之门的法宝。小昆山学校篆刻班成立于2019年10月,根据学段定制课程内容,每周定期定时开课。今年,学校将篆刻纳入课后服务范畴,目前有三十多名学生加入。
篆刻是一门老手艺,对精细化操作要求特别高。陈萍表示,从画印稿到水石上印,再到刻印面、刻边款,每个环节都需要慢工出细活。他以水石上印为例介绍,上印前先要磨石,上印时先将画好印稿的拷贝纸四角叠好蒙在印石上,用毛笔蘸水涂在纸面上,再盖上一层宣纸进行第一次吸水,完毕后还要再盖两层宣纸进行按压摩擦,使印稿与印石完全贴合。蘸水看似简单,其实不易,水多水少很有讲究,稍不注意就要从头来过。陈萍说。
作为篆刻指导教师,陈萍期望篆刻之美能够被看见,甚至被发扬光大。学生时代,陈萍第一次接触篆刻,便在心里种下了终身学习的种子,至今,全班四十几名学生只有他一人尚在坚持。那时学习环境没有现在这么好,学的内容也相对有限。陈萍说,二十多年过去了,他依然奔波在学习篆刻的路上。除了与同行交流外,每个月他还会抽出一天时间驾车前往浙江桐乡向篆刻老师傅取经。
试点学校建设助推篆刻文化传承
希望自己能够和热爱篆刻的学生们一起成长,让篆刻这一传统文化能够在现代社会发光发亮。陈萍认为,学校是引领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可喜的是,如今,篆刻正被越来越多的学校重视。小昆山学校目前正在申报上海市篆刻进校园第二批试点学校。
记者从区教育局了解到,除了小昆山学校,松江还有不少学校也在尝试开展篆刻教学,教学形式和内容等都在探索中不断丰富。今年,小昆山学校、中山小学、中山第二小学、第三实验小学等4所有一定篆刻教学基础的学校被列为区级篆刻进校园试点学校,明年还将扩大推广辐射面。
老手艺如何焕发新生机?4所试点学校各有高招。中山小学主打特色篆刻社团建设,中山二小将篆刻课程与社团课程相结合,第三实验小学引入优秀篆刻师资,小昆山学校与韩天恒美术馆开展馆校结合篆刻教育课题。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以篆刻文化教育试点学校建设为抓手,于方寸间做文章,通过机制构建、氛围营造、资源整合、课程开发等以点带面开展篆刻文化教育,助力篆刻文化传承与发展。
来源:上海松江报网 编辑: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