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历史文化建筑、工业遗产保护与文创产业融合发展
上海财经网【上海财经号】:
旧城改造工作面临诸多挑战, 区政协委员建议——
加快推进历史文化建筑、工业遗产保护与文创产业融合发展
历史文化建筑和工业遗产是文明发展留下的足迹,与现代文明可以相互映衬,互为补充。系统规划历史文化建筑和工业遗产,可以突出城市的鲜明个性和人文底蕴。但如何合理有效地改造规划、保护好这些历史文化建筑和老工业遗产,使其与区内文化创意产业相融合,区政协委员陈志伟认为,本区旧城改造工作还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在历史文化建筑方面,仓城和泗泾下塘街历史风貌区对历史建筑的保护虽已启动多年,但始终停留在点状保护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机构设置、政策支持和财力物力没有形成有效合力;其次,工业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还处于起步摸索阶段,成功案例比较稀缺。目前最吸引眼球的是将原来的筒仓状粮仓进行改造,保留了松江老粮库建筑的历史痕迹。派米雷·乐都则是投入重金,在8万平方米的土地上将原钢铁铸造厂改造成为拥有商业、展览、餐饮和娱乐休闲等多功能的全新建筑空间;最后,改造的方式和实施路径单一且不具可持续性。当前改造的方式一般是以区文广局及政府有关部门和属地化街镇作为主导,虽然引进了先进设计改造理念,但存在单一依靠外部力量的状况。这种方式在单个点上可能见效快,但无法统筹和兼顾全区整体状况。由于本区国有资本、专业人士参与度不高,将难以起到培育本区操作主体、文创人员自有设计、改造能力的提升,因此“再造血”功能将不可持续。
对此,陈志伟委员提出了五点建议:
第一,加强政策支持。一方面,鼓励民间资本改造存量设施资源。支持民间资本将既有老街坊、礼堂、特色工业遗
址、老旧商业设施等存量设施改为文创园区,按照其改造规模和功能定位,由政府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另一方面,对文创园区建设运营管理机构在建设硬件设施、开展公共服务、文化人才服务、品牌建设推广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此外,广开思路,邀请本区创意设计方面的精英人才,参与到文创产业发展和历史文化建筑、工业遗产的改造融合工作中。
第二,加强科技运用,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碰撞交融。在全息投影、裸眼3D、VR、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助推下,沉浸式数字艺术展览等产品层出不穷,文创园区特别是文旅类园区正成为新科技的最佳应用场景。
第三,加强文化IP塑造。深度挖掘松江人文历史底蕴和工业遗产,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文化产业的融合。在招商引资中严格把控好业态管理,要提供优惠政策引入具有文化IP的项目落地,形成集聚效应实现多元发展。
第四,加强城市有机更新。历史文化建筑和工业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应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工业遗产的再利用是一项城市修复工程,对工业遗产进行改造和再利用是一个对建筑进行二次创作的过程,因此要秉持新发展理念,使沉寂的工业遗产在新功能的引导下重生。
第五,加强规划先行原则。政府和开发商要充分沟通形成初步方案,既要发挥好开发商的主体责任,又要重视设计团队的专业水平,做好设计方案的择优挑选。规划设计团队的设计师要反复与政府、开发商和相关专业人士磨合,最终形成操作性很强的总体规划,达到多方都相对满意的结果。
(记者 戴冉 整理)
来源:松江报 编辑: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