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研究】马瑞青:在欣赏中见到你自己 连载(四)
上海财经网【上海财经号】:
追踪溯源,图式概念的提出与图式理论的成熟经历了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就连图式概念的内涵也在不断演化着的。一般认为,德国哲学家康德在他的《纯粹理性批判》中最先提出了图式(schema)的概念,图式说在康德的这部哲学巨著中是十分重要的理论,在研究人的认识本质时,康德明确提出人认识事物需要一个中介,康德指出:“……,现在最清楚地,必须有一个第三者存在,一方面与范畴同质,另一方面与现象同类,而使前者对于后者的应用成为可能。这个居中媒介的表象必须是纯粹的,(没有一切经验内容),而同时又必须一方面是理智的,另一方面是感性的。这样一种表象就是先验的图式(schema)”。
康德
温纯如在《认知、逻辑与价值——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新探》中提到:“在康德那里,图式不是经验的概括,而是抽去差别性、个别性,带有一种普遍共性的感性结构。”康德认为时间和空间“只属于我们心灵的主观构造”,这种构造是对物自体所提供的感性材料进行安排、整理、加工的一种观念中的预成构架,不是物像本身具有的时空结构,而是主体赋予物象以时空的构架。尽管康德的图式说包裹在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之内,因而具有浓厚的先验特征,但这一理论提出了“感性与知性,个别与一般,直观与概念联结需要一个‘中介’,主客观统一需要一个结构和途径的问题”。并明确了主体认知客体需要一个“中介”,这是主体建构客体的结构方式,在认识论的进步意义上是极大的推进。
在康德提出图式概念之后,许多哲学家、美学家都论及过康德的图式,且均力图消解康德图式概念的先验色彩。恩格斯就把康德的“先验性存在”转换成“积累起来的遗传”,这是康德先验认识论原理在辩证法中的运用。最有意义和价值的当数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的看法,他虽声称自己不是一个康德主义者,也反对康德的先验论,但他强调主体的“构造”的能动性,在哲学倾向上与康德是完全一致的。不过,他的个体发生学研究比康德前进了一大步。图式是皮亚杰发生心理学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schema后期一直用scheme)。在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中,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与思考方式,是主体接受、过滤筛选客观刺激的工具。在皮亚杰看来,人的认识过程不是单纯的S(刺激)→R(反应),不是机械、被动的“刺激→反应”模式,有很大的能动性。周文彰在《狡黠的心灵:主体认识图式概论》中提到:“认识过程应该是S→AT→R,AT即图式对客观刺激的整合。客观刺激只有经过图式的整合才能成为主体大脑的反映,形成主体认识。”皮亚杰的图式理论有力证明了图式在认识过程中的中介作用,并指出图式是认知起点核心,有了图式,主体才能够对客体的刺激作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