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笼中》:从3.7分到7.6分,王宝强把自己活成了另一个许三多
上海财经网【上海财经号】:
《八角笼中》:从3.7分到7.6分,王宝强把自己活成了另一个许三多
王宝强当年因为许三多这个角色走红,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许三多刻印在了他的生命里。
在《八角笼中》,王宝强把自己活成了另一个许三多,向腾辉身上延续的是许三多朴素的理念——不抛弃,不放弃,好好活,做有意义的事。
大泷山的孩子们大多失去了父母,生如草芥,野蛮生长,他们为了活下去,去拦路抢劫。
直到他们遇到向腾辉,向腾辉给他们吃穿,教他们练格斗,给了他们一条出路。
许多山里的父母听闻他管吃管住免费教学,纷纷把孩子们送到他这里来学格斗。
向腾辉也因此欠下了一屁股债,操心孩子们教育的问题,答应免费借读的校长张口要200万的赞助费。
就在这种时候,孩子们早期在笼中格斗的视频在网上传开,向腾辉被人质疑利用孩子打黑拳牟利,舆论压力接踵而来。苏木与马虎本来已打进了决赛,参赛资格也被取消。
《八角笼中》在叙事节奏上相对比较缓慢,但真实,野生,粗粝,以一种真实而笨拙的方式在拍电影,后劲却很足。
影片拍出了贫穷的样子,这些孤儿们,抱着搪瓷缸子快速扒拉着饭菜的吃相,
年龄最小的孩子晚上睡到床位上觉得这床太软了,如果能一直睡这样的床铺就太幸福了,而他们睡的只是那种条件不怎么好的沙石厂宿舍。
老板跑路,俱乐部事情泡汤,向腾辉赶他们走的那晚,夜空璀璨,脚下是一片荒凉,他们没有家,没有地方可以去。
这些孩子们,没有人管,没有人关心,忽悠向腾辉开办格斗俱乐部的老板,理所当然地说:大泷山的娃,你管他怎么个办?
就像向腾辉说的,甚至没有人愿意骗他们,因为他们没有什么值得欺骗的价值。
向腾辉起初也是不愿意管的,他心里经历了一个转变的过程,让他下决心带着这些娃向前走。
但当他们走出大泷山这个八角笼,来到社会这个更大的八角笼中,媒体带动的舆论,在将向腾辉淹没的同时,也堵住了他们的出路。
舆论不明所以,汹涌而来,将向腾辉这饱受争议的格斗俱乐部冲塌的同时,也将这群孩子冲离了他们拼命建立起来的人生轨道。
尽管向腾辉在努力帮助这些孩子们铺路,把他们转给了条件设施都很好的俱乐部,但他们并不真的重视这些孩子,不服从命令服用药物就被霸凌伤害。苏木一度以为自己的格斗生涯就这样毁了。
向腾辉发现后再度把他们从堕落的边缘拉了回来,这次他懂得了利用舆论的声势与热度为这些孩子们获取真正的保护与益处。
看到最后,就会发现向腾辉这个人物,这不是正在践行许三多的“好好活,做有意义的事”吗?
他扛起了本也不属于他的责任,做了所有他能做的事情,为这些孩子们铺路,他也承受了本不该他承受的那些非议,到后来还愿意顶着风口浪尖利用舆论的热度为孩子们谋前程。
向腾辉,成了许三多理念的践行者。
说到这部电影,最直观的感觉是很苦,很拼,很励志。
不抛弃,不放弃。不但指对这些孩子们不放弃,而且是无论身处何种逆境,都不放弃内心那份良知与坚守。
向腾辉作为一个孤胆英雄,他的方式很笨拙,他的立场很简单,就是帮他们一把,为这些孩子铺路。
即使这样的初心遭遇外界质疑与谩骂,他的初心没有变过。
他甚至可以顶着风口浪尖的谩骂,为陷入困境的孩子们再拉一波热度,再寻找一条出路。
因为,这是有意义的事。
17年过去了,王宝强,把许三多活在了他的生命里,重现在了他的作品里。
6年前,王宝强的导演处女作《大闹天竺》喜提金扫帚奖,王宝强是第一个亲临现场领此奖项的导演,他在获奖感言中说:“虽然我也知道金扫帚不是一个特别光彩的奖项,但是它可以鞭策我进步。”
6年后,王宝强拿出了很有诚意的《八角笼中》,从《大闹天竺》的豆瓣3.7分,到《八角笼中》的7.6分,王宝强用六年的时间跨出了他导演历史上很大的进步。
或许片子不是那么的完美,叙事并非得心应手,甚至有些笨拙,也不如当年一道从《士兵突击》中走出来的陈思诚那么的懂商业、懂观众,但无疑王宝强拿出这部电影,是诚意满满的用心之作。
他走的是一条与陈思诚完全不同的道路,是带着鲜明的王宝强式或许三多式独特印迹的路。在这条路上,他还可以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