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低估的影后,最「流行」的自我丨答尔问白皮书
上海财经网【上海财经号】:
被低估的影后,最「流行」的自我丨答尔问白皮书
出品丨腾讯新闻答尔问白皮书
撰稿丨王雪宁
“流行是别人告诉你什么是好的,然后你就去做。那我也可以告诉大家,我就是流行。”
叶童穿着休闲裤和电影《我爱你!》的宣传白T恤,整个人随性又洒脱,看起来跟普通人别无二致。但是她那头精干利落,带着些许朋克气息的白色短发,却又给她平添了几分酷飒的反差感,一下将她与《我爱你!》中沧桑孤寂、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赵欢欣,以及人们印象中那个善良文弱的书生许仙,完全割离开来。在某种程度上,眼前的叶童,呼应着她所说的“我就是流行”。
一直以来,媒体时常以“被低估的影后”来形容叶童,更有人为她感到惋惜。出道至今她获得过诸多荣誉,亦有不少出彩的角色问世,但反复被人们回忆和提起的,好像永远只有“许仙”一个。然而叶童并不在意,她秉持着“不辜负角色和演员身份”的信念,去对待每一次属于她的表演。她满足于观众对许仙的喜爱,也相信有人会记住她的其他角色。无论人们赋予她怎样的标签,无论大众怎样看待她,对叶童而言接受自己,活好自己,爱自己,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
抛掉“漂亮的包袱”
“我觉得这部作品除了对我是一个挑战,对观众也是一次挑战,非常挑战观众的观感。”
电影《我爱你!》首映的时候,叶童曾经特意观察了现场观众的反应。当赵欢欣以口水鼻涕相互交织的形象出现在荧幕上时,叶童发现有一位观众似乎产生了生理上的不适,下意识地移开了视线。在大多数人心中,叶童始终是年轻灵动的模样,人们难以将那个面容苍老、眼神呆滞,甚至还流着口水的赵欢欣和自己印象中的叶童画上等号。
“我没想到家辉哥会想要让我去演这个角色,我觉得很多女演员都会想演这个角色,因为她真的很特别。”叶童回想起当时接到梁家辉电话时的心情,“这个角色难度其实很大,不过既然有这样的机会,导演信赖我,我就接受了这个挑战,现在想起来还觉得挺好玩的。”
虽然叶童在采访时一直用“有趣”“好玩”来形容自己演绎赵欢欣的过程,又或者在众多人眼中影后塑造一个角色应当是件异常轻松的事,但要牢牢构建起背后支撑这个人物的“支架”,其实一点儿也不简单。
以往从来没有接触过阿尔兹海默症病人的叶童,只能通过网络上的视频资料,以及访问身边有家人患病的朋友,一点一点接近赵欢欣这个角色。但是“功课”做的越深入,叶童却越茫然。因为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存在着太多可能性,有的患者会陷入思绪混乱的妄想之中,有的患者会变得小心翼翼、惊慌失措,还有的患者会像小孩一样返老还童。叶童如同站在了纷繁交错的岔路口,不知道哪一条才是正确的道路。“进组的时候我其实没有任何的准备,我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去演。”叶童坦诚地说道,“我只能先感受,看大家会给我一个怎么样的戏,然后我再想该回一个怎么样的‘球’。”
过程固然艰难,但观众从中体会到的心酸、感动以及释放的泪水,是对这个角色,也是对叶童最好的反馈。这个已经步入暮年,深受生活与病痛的磋磨,但仍然像个孩子一样被单纯与爱包围的老人,让叶童对人生有了更多不同的感受。她开始学着观察生活,懂得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也得以抛开过往那些如枷锁一般“漂亮的包袱”,不再关注自己在银幕上是美是丑,转而以更加坚定的姿态自信地走下去。
故事的最后,赵欢欣选择与丈夫携手离开,在“另外一个世界”继续幸福的生活。这个看似动人美好的结局,却没能得到叶童的那张“赞成票”。“这个结尾是戏的需要,我自己其实不是太认同。”叶童直言,“人生在这个世上不一定都是如意的,所有的挫折都是人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有时候这些不如意或许才会让你变得更强。”
不去想“如果没有”
相较于许多同时期入行的女演员,叶童的角色输出实在算不上“高产”。即便手握两个金像奖影后,作品邀约不在少数,但从2010年开始,她甚至有近四年时间没有在大荧幕上露面,就连电视剧作品也屈指可数。
但是叶童却从来不曾纠结于演戏数量的多少,也从没为此感到遗憾。在她心中,只要抓住每次表演的机会,用尽全力做到最好,就已经足够圆满。“没有遗憾,我为什么要有遗憾?活在遗憾当中就是浪费时间。”叶童坚定说出这句话时的神情,至今仿佛还在眼前,“每一部戏我都尽我所能去把它演好,所以我不觉得有什么遗憾。而且有些事情过去就过去了,把它当作上了一课就好,而不要总是想着‘如果没有’。”
梁家辉在采访中评价说,叶童虽然拍戏密度没那么高,但她对于表演一直是个有标准、有追求的人。即便有那么多伸向她的橄榄枝,她也清楚的知道,每一枝都不是凭空而来的。
《新白娘子传奇》剧照
“在这个圈子越久,你越会发现有才华的人很多,对戏剧有追求的人也特别多,大家都在为了演好戏而付出。很多人花了那么多时间和力气,希望能演一个好的角色都不一定能实现,既然我有这个机会,当然想去把她演的更好。”叶童真诚地说道,“我不想辜负我的角色,更不想辜负我‘演员’的这个身份。”
演员这个职业,除了能够在镜头前和银幕上被人们所看到,最特别的就是能够感知和体验各种各样完全不同的人生。“做演员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让我活出我自己,我能够有这样的空间,有点任性地去成为‘我’。而且我觉得每个演员或多或少都会有他自己的特色,这样大家才会对你有不一样的期望。”
从入行到现在,叶童似乎从来没有给自己设定过“限制”。这种所谓的“不设限”指的不仅是她在作品和角色类型上的突破,更多地是她乐于放大“感官”,伸长“触角”,去接触各种新鲜事物,甚至将目光放在一些与自己有些“背道而驰”的事物上。
“我们在融入角色的时候也可以很透明,比如演一个小人物,可以不让人察觉到这个人的存在。但是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敏感度,感官要开放一点,感触要更多一点。而且我不会把这种感知过多放在我有兴趣,或者是能让我感动的事情上,这样收获反而会更多。”
“老”只是别人给你的符号
在与叶童交流的过程中,“做自己”是个时常“露面”的高频词汇。
身处演艺行业中的女明星,长久以来一直被加诸着他人各种各样的要求与看法,什么妆造是好看的,什么角色是合适的,好像只有满足大众的审美,她们才是美丽独特的存在。曾经在某一段时间里,叶童也试图去追赶流行,迎合大众的要求与期待。
但是那种“千篇一律”的美总让她觉得自己是在模仿别人,久而久之,所谓的“流行”对她来说就变得十分无趣。“现在的流行好像就是别人告诉你什么是好的,然后你就去做。那我也可以告诉大家,我就是流行。”叶童说道,“而且大家对女明星的要求都很高,很多要求我都不符合,既然如此那还是做回我自己吧。”
叶童渐渐恢复了自己的“本色”,她如今那头看起来新潮朋克、像是特意染过白色的头发,实际是她最真实的模样,这是她在面对自我的道路上跨出的第一步,亦是她对变老最坦率的接纳。
在叶童眼中,变老并不是一件令人恐惧的事。相较于对前路感到迷茫,不知道真正热爱什么,永远像是在为别人而活的青年时代,长大变强后的她反而能够把人生之路看的更加清晰透彻。更重要的是,衰老有时候只是别人给予的一个符号。
“我们年轻的时候基本都是被保护的,保护到有点迷惘,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当你慢慢长大,现在的我已经忘记自己到底什么岁数了,我只知道我对生活还有很多追求,我热爱我的生命,也开始慢慢认识自己。”叶童这样解读道,“所以变老一点也不可怕。你不要管别人的观点,不要管别人给你贴什么标签,活好自己就对了。”
逐渐“回归自我”的叶童,变得显而易见的轻松和自在,从进入采访现场一直到离开,她身上始终散发着一种令人艳羡的“松弛感”。特别是过去两年疫情的出现,整个世界都放慢了脚步,这也给了叶童更多放空思考的机会,让她学会放开自己、善待时光。
“疫情那段时期我的生活改变了很多。比如我去整理我的屋子,几乎所有抽屉我都整理过,清理了很多东西之后我会感觉很放松很自在。”叶童回忆着那段久违的平静时光,“以前那些我认为很枯燥很无聊的东西,反而让我在某种程度上找到了宁静和平和,让我觉得自己不需要拥有太多,也能够过得很开心。”
如今的叶童,即便经历过风浪,即便在光影人生中感知着生老病死的跌宕与残酷,却依然能够抛却焦灼与恐惧,不疾不徐地向前走。在闲暇时间弹弹吉他、玩玩音乐,坚持自己在舞台剧领域的深耕,甚至乐于走上《乘风破浪的姐姐》这样的节目舞台接受挑战。叶童始终怀抱着宽容的态度,以及那颗孩童般快乐的心,去珍惜和感受当下每个明媚的瞬间,如她所言,“现在的我就是真实的我”,未知的结果并不令她恐惧,不去尝试才是人生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