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央视8套的康洪雷新剧,我连发感叹:终于有部走心的年代剧了
上海财经网【上海财经号】:
看完央视8套的康洪雷新剧,我连发感叹:终于有部走心的年代剧了
国产年代剧的局,果然还得大导演来破。
无疑,年代剧是国产剧当下炙手可热的宠儿。
从《父母爱情》、《鸡毛飞上天》时期的靠口碑慢慢出圈,到《觉醒年代》、《山海情》阶段的收视慢热,再到《人世间》的全网大爆,年代剧,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好时候。
但你发现没,这两年的年代大剧,热剧不少,爆剧并不多。
今年最受期待、阵容最强的几部年代剧,开年的李乃文、宋春丽等主演的《我们的日子》、陈晓的《人生之路》,不久前播完的肖战的《梦中的那片海》,收视不能说不好,但和《人世间》的破圈盛况,还是相差甚远。
问题,还是出在故事的底蕴。
年代剧,是国剧中数一数二的手艺活,光靠狗血又抓马的剧情,精良制作打造的年代感,固然能让观众越看越上瘾,但真要打动人,还远远不够。
接下来,几部年代大剧已经蓄势待发,比如正午阳光的《大江大河3》,郑晓龙的《南来北往》,康洪雷的《父辈的荣耀》等。
但,要看,还得等。
这上半年都过去了,难道今年真出不来一部现象级大爆的年代剧吗?
没想到央视八套不声不响,在9点半的次黄金档,放出一部好剧——《父亲的草原母亲的 河》。
让我真的有一种“久病惊坐卧中起”的震颤感,不摆烂了,刷刷刷。
光是导演,就让人期待不已。
康洪雷。
再看演员,没有一个顶流甚至一线,全是丁勇岱、斯琴高娃、涂们、于慧、阿云嘎这样的实力派演员,讲的则是蒙古大草原上的故事。
剧作古朴,年代气息浓郁,但,似乎少了一些当红年代剧的爆款气息。
真能行?
深夜放出一集,收视全国第一。
比收视更攒劲的,是导演康洪雷说的一句话:“为家乡拍摄一部电视剧一直是我的心愿,《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让我完成了这个心愿,并且完成得非常单纯、义无反顾、淋漓尽致。”
这个拍过《激情燃烧的岁月》《士兵突击》和《我的团长我的团》的蒙古汉子的话,我信。
在剧集的演员表中,涂们老师和谢园老师,都已经离开了我们。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部剧,也是观众与两位表演艺术家,最后的告别。
那就一起走进,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1、入戏:治不好的肺痨病,拉不响的大提琴,这部剧讲透了一代人的命运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顾名思义,讲的是莫家三兄妹扎根草原的成长故事。
但康洪雷导演却并没有一开场就将镜头对准内蒙大草原,相反,先把镜头对准了莫家老二从南京坐火车赶赴内蒙的场景。
这段戏,无论镜头语言还是画面质感都远超许多年代剧,一股六七十年代的味道扑面而来。
那种年代感,靠的不再是抢眼的滤镜, 年代的标签,而是像人均一个军用水壶、沿路的时代歌曲这样的精准细节。
观众就仿佛跟着主人公一起,排进了长长的队伍,在一阵阵热烈的歌声中,走上开完内蒙的火车。
但康洪雷却在这里将故事又一转,没有让故事直接跟着火车开向内蒙,而是倒回到一个月前,三兄妹在南京的故事。
为什么?
因为康洪雷要讲述的,不仅是一个草原上的故事。
更是人的命运。
要拍出草原上的骏马奔腾、落日余晖是容易的,更难的,反倒是拍出莫家三兄妹,是如何被时代的浪潮,推向那片广阔的草原。
康洪雷从三个角度,将人物命运展现得淋漓尽致。
其一,莫家老四。
把他推向草原的,是治不好的肺病。
韩昊霖饰演的这个莫家老幺,一开场就遭遇了莫测的命运。
医院里,莫妈妈从医生那里得知,孩子基础不好,后续营养又跟不上,“剩下的日子,可能不多了。”
莫妈妈二话不说,牵着孩子的的手就走出医院,但人小鬼大的莫家老四,早已偷偷把医生的话听进耳朵里。
照道理,他是最没理由去草原的人,但谁能想到,恰恰是草原,治好了他的病。
其二,莫家三妹。
把她推向草原的,是一场命运的歧途。
故事一开场,这个敏感而自尊的姑娘,就被当作特务扣住了。
原来,厌倦了使用十多人一起使用的马桶的三妹,为了能用上干净舒适的洗手间,专门跑到自己家隔壁的外国领事馆蹭厕所。
这厕所是能随便蹭的?果然,被保卫干事扣下来了。
好在片区的片儿警及时赶到,带着街道的证明,再说出他和保卫干事上级的关系,总算把人捞了出来。
在路上,片儿警让她别叫自己叔,叫他国彬哥,到了家里,又帮她掩饰了去蹭厕所的细节,只说是内急,碰巧被逮了。
看上去,是一等一等的好人?
可事情没那么简单。
这位国彬哥哥让姑娘有事可以去找她,三妹果然找到了他工作的地方,希望找个技校上。
国彬哥说了一通困难,三妹说,“难,所以才找你呀国彬哥哥,只要能上技校,我什么都答应。”
国彬哥沉默了一下,再问她,“真的什么都愿意?”三妹肯定地点点头。
这个男人这时候撕掉了所有的伪善,起身拉下了房间的窗帘,转身对三妹说,“我现在就要。”
就这一下,三妹的命运,已经彻底改变。
为改变命运付出的代价,就在前面等着她。
其三,莫家老二。
把他推向草原的,是拉不响的大提琴。
这个心怀音乐梦想的青年,打小就练小提琴,但生活的重担渐渐泯灭了他的梦想,在胡同里,他感到憋屈、窒息。
家里地方太小,他练琴的地方,距离马桶一步之遥,这边蹲着马桶,那边拉着琴,这琴怎么练?
更不用说,还有跟父亲没完没了的争吵,跟无休止的思想学习。
他迫切地想要走出家门,当下乡的号召开始的时候,他第一个走上去写下自己的名字。
就这样,莫家三兄妹已经一个个开启了命运的轮盘,总有一天,他们会一个个被命运的火车带往大草原。
在那里,阿云嘎饰演的草原上善良真诚的青年,会抚平莫三妹的心。
草原上热情的牧民们,会救下莫家小弟的命。
而最困惑迷茫的莫家老二,也会在乌兰牧骑逐渐找到自我,从假英雄,变成真英雄。
相比许多年代剧急不可耐地在开场甩出一系列年代剧名场面,康洪雷却慢条斯理,娓娓道来将三兄妹昔日生活的背景、场景一一铺开,未来的故事就有了根基。
一言以蔽之,留在家乡,不是所有人都像莫父那样将就活着,僵化的肢体与心灵只能沉重地落地,或摔碎或被砸碎。
而辽阔的大草原上,才有青年们亟待被改写的命运。
2、演员:韩昊霖的灵气,谢园的毛边,丁勇岱的一个军礼,撑起了故事底蕴
没有一个流量演员,或许这样的年代剧才是观众想看到的吧。
而康洪雷一手选出的实力派,个个精彩。
第一位,谢园。
谢园老师已经去世了,但这部剧中他的演出,却让人更加怀念这位老戏骨。
谢园饰演的莫家老爸,戏份不多,但表演深不可测。
寥寥几次出场,一身旧睡衣,一整个神神叨叨的状态,就把一个经历了家道中落的中年人的过往,演得淋漓尽致。
他对谁都大声问好,一看到街道办的人就全身肃立,看似满脸诚恳带笑,但又似乎带着一众如履薄冰的感觉。
人的复杂与无奈,被时代的洪流冲刷过的痕迹,就在角色的每个细节里。
谢园演得太好了。
尤其是一场和儿子的分别戏,莫家老二一大早偷偷离家,不想跟任何人告别,谢园饰演的莫家老父亲却一早等在门口,看到儿子出门,一脸堆笑地把新买的大提琴递给他,让他带上。
莫老二却一脸冷漠,一言不发地转身离去。
留下莫家老父亲一个人在冰冷的大街上原地僵住,镜头甚至不需要给到谢园的表情,只是透过谢园迟滞的动作,就拍尽了一个老父亲的伤心。
寥寥几笔,却勾画出命运的毛边。这真是了不起的演技。只可惜,今后我们再也看不到了。
第二位,韩昊霖。
这位年轻的老戏骨,徐峥的御用演员,《庆余年》里的小男主,演技可太稳了。
把一个肺病缠身、早熟的少年,演得活灵活现。
每个动作,每个表情,都透着一股灵气,尤其是莫家老二生日那场戏,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他把一场祝酒戏,演得精彩又生动。又嘴欠又鬼机灵的样子实在是太好笑了!
这个角色就像是一个活跃的因子,要不是有韩昊霖的表演,第一集的故事,就过于的沉重,过分的压抑了。
第三位,李泓良。
这位康洪雷的御用演员,之前最著名的角色应该是《士兵突击》里七连57年历史上的第5000名士兵,也是最后一名士兵,马小帅。
这部剧他饰演的莫成名是全剧的主角,也是开场极不讨喜的角色。
虽然开场没有任何情绪爆发戏份,角色性格也过于冷漠疏离,可正是这种迷茫的状态,和角色进入草原后的改变形成对比。
康洪雷,是懂得用演员的。
第四位,王同辉。
他饰演的国彬哥哥,是开场最让人意外的角色。
看似忠厚、稳妥,善良可靠,可是一转眼,就在漂亮的三妹面前露出了真面目。
在《警察荣誉》等剧中有过出色发挥的王同辉把这个伪善小人演得太妙了,这才是变脸演技。
最后一位,丁勇岱。
实际上,这位年代剧老演员只是出现在2、3集的预告片中,但这张脸一出现在年代剧中,就已经透出满满的戏味。
尤其是在儿子墓碑前一个庄严的军礼,饱含满满的深情,让人看得意犹未尽。
当然,接下来还有阿云嘎演的如草原般温柔善良的纳木海。
斯琴高娃饰演的“金丝穿线”的草原母亲。
涂们饰演的草原牧民。
侯岩松饰演的草原干部等等,个个值得期待。
果然,康洪雷打造的时代群像戏,即使只出现了一两集,台词不到几十句的配角,你也能从中琢磨出他的人生和性格,每个人都在剧中讲述他们的故事,这就是演技派的广阔草原。
3、突破:年代剧怎么真正打动观众?康洪雷这部剧或许可以打个样
年代剧,当然是火了。
特别是央视的年代剧,只要播出,几乎都会有大热的收视。
但收视大热背后,年代剧也渐渐形成了新的套路,有演技派兜底,有情怀破圈,可故事的底蕴,却总是差点东西。
而拍过《士兵突击》和《我的团长我的团》的康洪雷这部献给家乡的作品,最不缺的,就是底蕴。
呈现这份底蕴,康洪雷用了两招。
一是真实感。
在开拍之前,导演就定下了创作的总基调:
“这部剧的时代跨度很大,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们在‘如何还原时代’这件事上下的功夫。拍摄过程中,所有演员从内衣到外衣,全部换为(20世纪)60年代的衣着风格,包括道具、场景等都需要用包浆来做出浓浓的年代感,只有演员从里到外都相信这是真实的,观众才会相信。”
果然,剧中每个演员都“灰头土脸”,没有了一些年代剧中的精致妆容,角色的状态,都专属于那个年代。
对真实感的追求,剧中简直细致到了牙齿。
欢送放出的时代金曲,莫爸涂写的墙报,无处不在的街道办,普通南京家庭的居住环境,甚至是细致到马桶。
人间烟火气与草原遥遥相隔,也验证了“活着”的某种定义:
无论在哪里,日子总是要过,饭总是要吃的。
这一下,就把观众拉到那个时代的环境里去,瞬间就入戏了。
二是史诗感。
当故事开始进入蒙古大草原,观众顿时感受到草原的辽阔。
飘扬的马尾和落日的余晖,无际的草原与热情的乌兰牧骑。
康洪雷的史诗镜头,瞬间把草原的浪漫与豪迈展现得一览无余。
草原激烈的赛马、惊心动魄的捕狼、乌兰牧骑挨家挨户演出等场景,融入到故事里,宏大的史诗感就扑面而来。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也通过这样一个时间跨度长达几十年的故事,将时代的浪潮与个人的传奇写尽。
这部剧也像是一个样本:年代剧必须要一线大咖、顶流加盟才能拍好吗?
康洪雷已经给出了回答:只要有真实的生活,有接地气的表演,有笑也有泪,就是能打动人的故事。
而当下很多剧号称感情充沛、浪漫催泪,但本质上其实是硬邦邦地套流量公式。
反正大家都这么拍,有流量就说明是对的。
但永远不要低估观众,谁愿意面对空洞的爆款公式动心?
而康洪雷却带着对家乡的深情,带着一群人气没那么高的演员,拍出了一部如此厚重的大剧。
剧集的名字,其实出自90年代末,蒙古族诗人席慕容写下的歌词,“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心里有一首歌。歌中有我父亲的草原,我母亲的河。”
观众会被这片辽阔的草原,质朴的河流吸引吗?康洪雷导演马上就会给出一个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