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史诗大作,《长安三万里》是烂片吗?
上海财经网【上海财经号】:
8.0,史诗大作,《长安三万里》是烂片吗?
追光又变了。
不再只有画面,没有故事了,《长安三万里》就是最好的证明。
《长安三万里》首先映入眼帘的自然颇具中国学派的画风。
黄鹤楼旁3D山水与写诗、解诗时的2D画风相互交融的丹青水墨,将水墨画独有的清秀、淡雅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相融合,使影片呈现出一种诗意的美。
并且借助墨色的浓淡虚实来表现对象,突出“似与不似之间”的美学,笔墨情趣、意境气韵、诗情画意融进了每一个画面里,在审美上是一种享受。
还有盛世大唐美轮美奂的长安风光与江南美景。
其中的唯美主义,看起来一点也不华而不实,反而相得益彰,更彰显李白、高适的壮志难酬。
偌大的华夏大地,到处都是好山好水,却没有一处为他们停留,所处可见山清水秀、亭台楼阁,却都不因他们而美。
这种美不仅仅体现在风景之上,片中的动作设计同样写意空灵。
与写实类武打动作不同,《长安三万里》突出的是意和诗,片中的数场比试都蕴含诗意。
水波不兴的湖面、草长莺飞的暮春、明月清风的夜晚、雕栏玉砌的建筑,都是他们的背景,韵味绵长、意境十足。
在故事上,《长安三万里》也不遑多让,一开始是浪漫主义。
李白与高适少时相遇,“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一人教高家枪法,一人教相扑之术,结伴而行,展青云之志。
黄鹤楼分别之后的一年之约,虽“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但李白还是誓要写出超越《黄鹤楼》的诗。
高适尽管身无分文,也无人举荐,但仍坚信“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赴长安,实凌云志,当人间第一流。
很快,两人四处碰壁,浪漫主义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
高适苦于报效无门,李白只能醉情享乐,回乡的发奋和云游的潇洒,都是乱世下怀才不遇的大悲情,空有一身抱负不凡,谁知庙堂多昏晕。
当《长安三万里》以此为主时就与追光以前的动画拉开了距离,不再是没什么营养的口水片,而是想做成一部较为严肃的史诗片。
其实,大唐背景加盛唐诗篇,完全可以拍成一部爽片,用燃带动观众的情绪。
在动画中添加各种带劲的历史故事,如李白在洛阳和杜甫相遇,又带着高适,三人寻仙问道两年,风格转为公路片。
然后李白吟诗、杜甫附和、高适帮腔,尽显“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不拘绳墨与三人的CP情。
这样一来,宣发噱头有了,时长可以压缩到120分钟以内,像《庆余年》范闲背诗那样让观众跟着心潮澎湃,票房何愁不高。
可是,这种投机取巧的方式,严格来说是在骗观众,并非尊重观众,让影片浑身都是铜臭味,看不到半点真情。
所幸追光打心里还是想做一部能够留下来的动画,弘扬中华文化之美,即使有些地方与史实不符,但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毕竟艺术的改编若与现实无二,那就跟纪录片无异了,较这个劲儿还不如去看央视的纪录片,绝对跟历史没什么差异。
如李白醉酒吟《将进酒》,历史上是他与岑夫子、丹丘生三人置酒高会,席间写了这首诗,高适并不在场。
但在动画中,李白被赐金放还,与杜甫一起到高适家乡寻他,请求他为自己护法入道,当晚于河边买醉,写出了《将进酒》。
这段改编做得特别好,一石三鸟。
一首《将进酒》,李白不再是豪迈不羁跟意气风发,而是认清现实后的不甘、放弃与无奈。
对高适来说,一首《将进酒》让他醒悟,浪漫写意终不是永久,到哥舒翰帐下当个幕僚也可以大展宏图,不负家父所托。
于观众而言,一首《将进酒》满足了对盛唐浪漫主义的全部幻想,也是对前半段剧情的一次总结,引出后半段的故事,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中可以看出来,追光并不是胡编乱造,他们是在用心做事。
追光以高适串联起大唐兴衰史诗,并穿插个人史诗,带出李白、杜甫、王维、郭子仪等人,本质上突显的还是家国天下。
这是《长安三万里》的大情怀,不做“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的后庭花,而做“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的赤子心。
但《长安三万里》并非尽善尽美,缺点也很明显。
章节式拼凑做得不够尽兴,都是点到为止,不像一个完整的大唐史诗,更像说书人高适讲得一个故事,168分钟的时长显然有些不够承载。
所以看起来比较散,东拉一道,西扯一番,好多事都是点缀却没有交代,这种结构,观众看得不过瘾,也导致叙事侧重点模糊。
不过,对于追光来说,这一次很难得的写了一个好剧本。
《长安三万里》又是史诗片的尝试,并没有一味的追求的短平快的商业气息浓厚的娱乐片,这份匠人之心值得鼓励。
片中的那些唐诗也非流水账和空洞的符号,每一首诗歌的出现都恰到好处,与剧情、人物十分贴合,还起到了叙事、抒情的作用。
这种歌以咏志的表现手法与略显致郁的影片基调形成反差,让《长安三万里》的后劲十足,有满口锦绣想要赋诗一首,却因才华不足卡在嗓子眼儿。
到头来,还得借用李白和高适的诗来直抒胸臆。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