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大唐诗人足迹,梦回《长安三万里》
上海财经网【上海财经号】:
追随大唐诗人足迹,梦回《长安三万里》
提到大唐,就会想到唐诗。那些出现在历史长河中的诗人。
王昌龄、孟浩然、王维、杜牧、高适、以及拥有诗仙和诗圣头衔的李白和杜甫,那登峰造极的成就也是其它朝代所不能媲美的。
长安三万里海报|图源自网络
《长安三万里》,被设定在唐玄宗执政时期下的开元盛世,彼时唐朝各处可谓人声鼎沸夜夜笙歌,这些诗人的交游、饮宴成了这个时代最好的注脚。
这“三万里”指代的不仅是疆域的辽阔,更是指代唐代文化的强悍影响力。
剧情的讲究
这部动漫电影,以高适和李白的交往,见证了盛唐到中唐的更替。
李白第一次与高适相遇,提到了他的好友吴指南。
都知道,李白除了是大诗人,还是造诣不凡的一位剑客。
李白在离开蜀中游览天下的时候,吴指南曾经是他的一位伙伴,两人一道行侠仗义。
李白|图源自网络
后来,吴指南忽然病亡,李白只能草草安葬,然后过了一段时间,才将吴指南迁葬。
吴指南不排除是和李白一同打抱不平的时候,受了重伤。吴指南死后,猛虎环绕四周,李白仗剑而立,可见李白的勇武。
当李白打开吴指南的棺椁后,因为时间较短,吴指南的遗体还算保存完整。李白把吴指南遗体的烂肉剜掉,洗净之后重新下葬。
李白与高适漫游的时候,提到自己早年曾跟随一位赵先生学习纵横术,这位赵先生,其实指的是赵蕤。
李白|图源自网络
赵蕤有部经典的著作叫《反经》,又叫《长短经》。
这是一部涵盖诸子百家、文韬武略的谋略全书,被尊奉为小《资治通鉴》。
其核心思想就是“反”字,意思说,天地间的事情,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有正必有反,有阴必有阳,这是世间至理。
李白虽然终生不得志,但不能否认李白绝非空口谈心性的一介文人,他诗中对时局的看法充斥着洞见,或许是受到了赵蕤的影响。
当李、高二人在扬州相遇后,除了众多诗人,还有吴道子、张旭、裴将军登场。
裴将军名裴旻,出自河东裴氏,屡立战功,斩杀了几十只老虎。
裴旻在母亲去世后,想请吴道子在寺庙作画超度亡魂,吴道子先请裴旻舞一曲“剑舞”启发画思。
裴旻当即脱去孝服,持剑起舞,只见他“走马如飞,左旋右抽”。
突然间,又“掷剑入云,高数十丈,若电光下射,旻引手执鞘承之,剑透室而入”。
被抛起数十丈高的剑,竟然能用手持的剑鞘接住,使其直入鞘中,真是剑技绝招。
当时,几千名围观者为之震惊,赞叹不已。
吴道子也被那猛厉的剑舞气势感动,画思敏捷,若有神助,于是挥毫图壁,飒然风起,很快一幅“为天下之壮观”的壁画就绘成了。
高适破“内卷”
剧情在沿着李白和高适的不同经历发展的同时,也让人看到了两人对内卷不同的选择。
高适|图源自网络
在剧中,都提到了能量依旧巨大的世家大族,就是他们两人也不是平民,李白出自陇西李氏,高适出自渤海高氏。
但因为李白出身商人家庭,高适的家族又很早没落,所以两人都缺少带领自己破局的关键人物。
借由裴十二的话,我们又得知李林甫把持朝政后,重用蕃将,连河东裴氏这样的大家族也受到牵连。
上升空间本就小,如此一来,更为狭窄。
李白天资非凡,自视甚高,对于这样的人物,我们不能奢求他谄媚权贵。
李白|图源自网络
但李白选择的路,却未必是正确的。
当高适在自己的家乡勤奋读书,刻苦磨炼武艺的时候,李白始终呆在大唐的一线城市。
李白一直在做所谓的“洛飘”“长飘”“扬飘”,可以说他一辈子都在坚持中心突破。
如果熟读三国就知道,无论是袁绍、曹操起兵讨董,还是孙坚在虎牢关斩华雄,这些枭雄一开始都盯着洛阳的中枢不放。
但曹操是第一个意识到这样不行的,所以回到了老家自己单干。
曹操|《真·三国无双》形象
袁绍随即去了辽东,孙坚也准备回江东。
大伙都在中心突破遭遇挫折后,选择了边缘崛起。
当然,只有曹操最后“挟天子令诸侯”,完成了边缘到中心的逆袭。
至于刘备,他一直就在边缘,最后不得已到了更边缘的蜀地,才勉强站稳脚跟。
是以,高适与李白不同的是,他意识到中心突破不行,就走边缘突破。
刘备|《真·三国无双》形象
无论在老家韬光养晦,还是入哥舒翰的幕府,都离长安这个政治中心远了许多。
也正因为更沉得住气,所以在安史之乱爆发后,才能承担起重任。
另外,从高适先后入张守珪、哥舒翰幕府来说,在坚定了边缘崛起的策略后,他就没想过多线分配精力。
而李白总是在选择的时候不够坚定,又总是给自己留下多种选择。
时而走权贵门路,时而想皈依道门,反复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
不断的起落,消磨的是李白的光阴和锐气,也让他的政治敏感度下降,最后差点遭遇不测。
李白|图源自网络
到如今,若是你觉得在一线城市呆不下去,不如尝试一下边缘崛起的策略。等到自身强大后,抓住机会,再完成跃升。
在肯定这部动漫的同时,再把在历史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的地方理出来,不是要叫板,而是艺术鉴赏重要,真实的历史也很重要。
再吹毛求疵一下
首先是时间线的问题,结尾处高适回京述职,得知李白被大赦。
不过,高适在前线抵御吐蕃发生在763年,李白去世于762年。
高适|图源自网络
李白被特赦的时间在759年,在前后四年时间内,高适不可能不知道李白的境况。
另外,根据杜甫的诗词记载,与李白、高适共同漫游天下至少有两次。
第一次是在开元二十五年左右,当时的李白已经名满天下,但在长安出仕不顺。与杜甫、高适一起在梁宋之间驻足游览。
杜甫彼时父亲尚在,还没有后来那么落魄。所以,三人度过了一段鲜衣怒马的时光。
“白刃雠不义,黄金倾有无。杀人红尘里,报答在斯须。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
杜甫对他们二人,完全是一种小迷弟的心态。
杜甫&李白&高适|图源自网络
后来李白被唐玄宗看中又赐金返还,大约在天宝三四年左右,三人再次相遇。
“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寒芜际碣石,万里风云来。”
所以,李白、杜甫与高适绝不可能直到李白想皈依道门时才同框。
再者,就是时间线的不符。
高适离开张守珪幕府是在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在张守珪还健在的情况下,安禄山绝不敢造反。
张守珪|图源自网络
安禄山彼时也不具备造反的实力,只是一名普通的军官。如果安排他与高适来一场相扑,倒是非常合适。
张守珪死后两年,朝廷才设立平卢节度使,安禄山为首任。
李白前去幽州探访的时间在天宝十年(751年),“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并且预感到国家的危机,“心知不得语,却欲栖蓬瀛。”
因此,安禄山追杀李白的时间早了太多,也就不可能存在郭子仪在当时出现。
郭子仪|图源自网络
郭子仪称自己是陇西节度使哥舒翰的麾下偏将,则更不可能。
哥舒翰当上节度使,已经是天宝十一年以后。
如果时间是以李白为准,那高适早就离开了幽州;
如果时间是以高适离开幽州为准,不仅李白不可能在幽州,连哥舒翰有没有投军都不能确定,毕竟哥舒翰参军的时候已经四十多岁了。
而且,哥舒翰并没有动漫中那么高光,虽然他与安禄山不和,在高仙芝、封常清被处斩后,一度成了大唐的武力支柱。
哥舒翰|图源自网络
但他在部下的裹挟下,还是投降了安禄山,至于他喊得那句:“蕃将未必都有异心”,更是对他的高光处理。
吹捧宦官是何心理?
哥舒翰投降后,还写信招降李光弼等人,为人所不齿。
当时,杜甫就写过:“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对唐代以来任用蕃将进行了深刻的反省。
其实,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就从信任蕃将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那就是对所有将领都严加防范,并且让宦官监军。
封常清二人被斩,执行人正是宦官边令诚。
在动漫中,一位程姓宦官,应该是程元振持节审问高适,这位宦官一脸正气。
古代宦官群像|图源自网络
但真实的情况是在吐蕃大兵压境的情况下,他隐瞒军情,陷害郭子仪、李光弼。
可以说,吐蕃攻陷长安,罪魁祸首就是他。
如果说,时间线的不符是为了让故事显得有逻辑。
李白求救高适,一向意气用事的高适没有搭理,导致人们畅想了两人生前绝交。
高适|图源自网络
虽说成年人的世界,拉黑删除是常态,但动漫的两边讨好,却为友谊划上了圆满句号,至少让我们还相信,世间有真情。
但对于哥舒翰和程元振的拔高,却是相当失败的。
本文创作团队
作者 | 赵希夷
策划 | 赵希夷
编辑 | 赵希夷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疑问烦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