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京飞新剧:一群烫手山芋,为啥越看越可爱?
上海财经网【上海财经号】:
郭京飞新剧:一群烫手山芋,为啥越看越可爱?
《追光的日子》里不正经的老师,带着一群“有问题”的学生们,念着最不被看好的倒数十四班,走着逆风翻盘的豪气热血之路。
老师、学生、家长众生相,都鲜活有意思。
郭京飞饰演的郝楠,外表欠欠的,路数油油的,画风怪怪的。
其实呢?
又热心,又温暖,又靠谱。
无论是带领学生们搞“食堂吃饭均等”大业,还是帮孩子们要来隔壁龙头班的“机密内部资料”,抑或是逐步帮学生解开心结,都很有意思。
老师有戏,学生群像也很出彩。
一,问题学生群像
郝楠接手的十四班,大写的烫手山芋。
一整个班的孩子都挺难带。
班主任试图送温暖,永远被撅回来。
任真和高远,对待郝楠的嘘寒问暖,一冷一热、一个带刺一个礼貌;
任真夹杂着此前对他的偏见,背负着不肯吐露的包袱和心结,主打一个“你哪凉快哪呆着去”。
高远礼貌、客气、好沟通,乍看态度温和,实则比炸药型的任真更油盐不进。
被问及原因,说交白卷是因为心情不好;
被深入谈话,立刻“变相威胁”:再聊我又该心情不好了。
甚至火速给出建议:您多关心关心其他同学,我会努力的,下次不会再交白卷了。
分分钟字字句句给特别能叭叭的郝楠,说到哑口无言。
目前已播内容中,郝楠和两位的教学信任进度条、走势不太相同。
任真一心爱学,但心理压力太大,时常焦虑。
一则某些具体问题不得其法;
二则前期很排斥“混混”郝楠。
随着帮她主持公道、撇清小偷污名,为食堂大业“一起战斗”等等故事,任真也抛开了对郝楠的偏见。
另一边高远对学习的心结,根源问题是痛失兄长的心魔。
剧作后续将如何应对这一点,目前尚未可知。
目前已展开的学生群像里,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均背负一大摊子麻烦事。
原生家庭问题,在各路影视剧中出现频率实在太高。
容易沦为极端狗血的工具,或是成为虚妄又老套的不痛不痒的进度条。
而《追光的日子》从班主任老师的教育口切入,通过心理老师介绍逐一揭开引子,再具体讲述,质感相对细腻。
比如关于班长晓晓的懂事和焦虑,剧作设计了“不断抠手”的焦虑细节。
再比如戏份很少的夏凡,目前剧作铺垫了“过于注重打扮”。
孩子深夜外出,谎称补习。
母亲的关注重点,居然既不是学习也不是安全,而是“别穿这么老气”。
督促孩子换一套背带衣服,还特别注重给她戴发卡,整理并不需要整理的头发。
爱美之心本无可厚非,但在考试关键时期关注点错位,且对女儿去见的男生毫不知情,埋下诸多“要出事”伏笔。
男生见面评头论足的几句话,充满PUA意味;
希望小姑娘不至于被伤害吧。
此外,刺儿头很不爱学习的王放,一心想跟着艾琳姐姐去上海的贾坤,想学画画但被母亲“镇压”的吴凯等等,问题类型很五花八门。
聊聊吴凯画画这段。
爹妈不允许孩子画画,各路剧作中多次高频出现。
《追光的日子》这段,一则有母亲掌控感过于强烈、让人窒息的前情铺垫;
二则,有一支铅笔特写的“恐怖代入感”。
前有母亲吩咐“明天穿这个”,孩子弱弱一句“我好几天穿黑色”便遭母亲横来凶狠眼刀;
后有镜头聚焦桌上一支寻常铅笔,母亲看着铅笔、杀气渐渐腾升。
发现他文具盒中有数支铅笔,愤怒收走。
剧作将重点落在具体、寻常、微小的文具铅笔之上,用看似普通不过、寻常不过的道具,来承载暴风雨般压抑的“我是为你好”的家长情绪;
微小食物和浓烈爆炸情绪的对比,寻常文具和极端状态的对比,都挺有张力。
二,主线个案之单元模块
从某种程度上说,《追光的日子》郝楠帮助孩子们逐一解决问题的过程,也类似广义上的单元模块。
是浑然一体交错的,同时也有清晰的线性块状结构。
比如贾坤这段,留守少年的孤独和期望,“不懂事”和“太懂事”,就是颇有典型折射意义的单元模块。
1.细节
先说开局细节,豹纹美甲很有记忆点。
贾坤和艾琳姐姐相约吃饭,对方风风火火点完菜,试图抓着他做美甲小白鼠,“我刚学了个豹纹美甲,要拿你练手”。
豹纹美甲这个细节挺可爱。
贾坤扭扭捏捏不愿意、但又愿意为对方放弃原则,二人关系的密切、男孩心思的暖意,都在线。
艾琳数次强调“不然明天又要被老板骂”,工作状态和压力,展现很清晰。
此外,一罐老家寄来的辣椒酱,一本美甲店同事弟弟用过的练习册(还特意委托对方为贾坤写加油祝福语),一通父亲在工地要返工的电话,都让这俩孩子的困窘处境、温暖关系很具体生动。
贾坤自己一个人租住的屋子,衣服都只能晒在室内。
墙上糊满报纸。
卧室、客厅、书房、厨房全部集于一体。
锅碗瓢盆和被子桌子,也全都在这一个小小单间里。
门外的走廊上,摆着燃灶等厨具。
不再是那种“虽然设定很穷但家里看起来依旧比样板间和小某书网红装修还漂亮”的风格,很落地,拮据在实处。
再比如贾坤深夜生病、艾琳带他去医院,细节也饱满。
艾琳忙着去打车,贾坤疼到在路边灯下。
街边的店铺模样、路面环境等,对他的生活状态都是无声补充声明。
艾琳只招呼到一辆露天的三轮车。
二人坐着这三轮斗篷车去医院,真有几分“问人生到此凄凉否”的孤寒狼狈、几分相依为命的情分贵重。
在医院打点滴贾坤的台词是“其实我小时候挺喜欢来医院的”,因为来医院时爸妈才会来;
这么反常的奇怪的有违常理的话,“爸妈才会来”的理由,瞬间写出(类似/广义)留守儿童的心酸孤独。
所以在贾坤的人生蓝图中,美好生活是要有家、要和艾琳姐在一起、要将爸妈接到身边不再分离。
扎实细节、合理的逻辑和情绪动线,都让角色很有支撑。
2. 有普遍性的映射现象
贾坤父母在外打工,辗转多地、四处飘零,挣钱很是辛苦。
为供孩子读书,父母已倾尽全力。
一则不太懂教育方法;
二则疏于陪伴;
三则工作生活压力大、无暇多顾,导致了典型的“父母双双缺位”模式。
至亲家人之间,一度满是怨怼。
老父亲一方的内心,是我为你累成狗,你怎么就不能懂点事争点气呢?
孩子的怨恨是:你能说上来我是几班的吗?家长会找你来你来过吗?你现在想起来管我了?
很典型。
在贾坤父子身上,能看见诸多辛苦挣扎的家庭的问题裂缝。
不同于任真父亲特别不靠谱、特别能搞砸事情的奇葩模式,贾坤父亲显得“正常”很多。
正常努力在工地上干活,正常在乎孩子但无暇细问,正常被种种琐事绊住。
(没有说正常意味着合理和正确,只是形容正常是一种相对普遍的状态)
虽说这依旧是很戏剧化的表达,但折射出诸多家庭缺乏沟通、彼此怨怼的通病和痛点。
3. 面向悲情问题的轻喜剧闭环
艾琳不愿贾坤高考分心,要离开当地去闯荡大上海。
对贾坤来说,艾琳是“举世皆疏离、斯人独温暖”的存在,是至亲是爱慕是支柱。
所以贾坤很疯很绝望,都合理。
关键时刻郝楠上线,柴米油盐从“一天或许能省下十块钱的车费”开始讲道理,讲“艾琳希望你去吗”。
讲天真少年不曾设想过的艰难处境下的“贫贱情侣事事哀”。
掏心掏肺,合情合理。
被说服的贾坤,最后心愿是送别艾琳,许她一场她曾向往过的烟花礼物。
剧作对这一段的呈现,有浪漫有伤感有轻喜剧内容,虽说主线很套路化,但观感不错。
贾坤的好兄弟王放“打劫”同学凑烟花钱,忍着对方的鞋子臭,也没掏到多少。
上一秒还很值得嫌弃“又搞这么老套的烟花内容”;
下一秒俩画风就又好笑了起来:倒霉熊孩子愁眉苦脸“咱们的钱就只够买这么一点”,瞬间冲淡套路感和伤感。
再接下来,“混混”红毛领着小弟们送来烟花:你们郝老师让我送的。
又喜感,又燃,又水到渠成解决问题。
目前贾坤心结已解,他终于能回归学习正轨,十四班的其他学生们又该如何一一化解困境?
期待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