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强或许重新找对了“杀手锏”
上海财经网【上海财经号】:
王宝强或许重新找对了“杀手锏”
什么会是观众觉得“好看”的现实题材电影?《八角笼中》给出了一份自己的答案,不够完美,但呈现了创作者的真诚态度。
“没有谁比我更懂小人物”,王宝强认为相比起更为大家所熟知和认可的喜剧领域,现实主义题材才是自己更拿手的强项。事实上他的这种许三多式的“轴”真的为他赢得了来自观众天然的信任,由他来讲述“草根出生、只有一条路可走”和“冲破牢笼,每一个人都能做到”也独具说服力。
作者:宜超
编辑:蓝二
版式:王威
《唐探3》后再没有接过戏的王宝强,再次回到了公众视野。
这一次,他第二次担纲导演和主演,用一部现实主义电影《八角笼中》,作为对2018年拿到“金扫帚奖”时,“欠观众一部好看的电影”承诺的回应。
这部电影以多年前备受瞩目的“格斗孤儿”事件为原型,讲述了曾经的格斗手向腾辉希望将一群无人照料的孩子培养成格斗人才,却受到舆论的压力、进退两难的故事。电影上映之前,就有一些观众感慨:“还真就他敢拍、能拍这个故事。”
王宝强草根出生、一路打拼,以及儿时习武的经历,与故事中将格斗作为人生出路的孩子们的经历如出一辙。这种“恰如其分”的感觉给到了观众们一个预设的基调:由王宝强来讲这个故事是最合适的。这也正呼应了王宝强自己的预想:希望这部电影能“站在老百姓视角让他们说话,让他们有共情”,他称自己“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想要借这部电影回到百姓中去。
“真诚度”确实成为了解锁《八角笼中》第一波口碑的关键词,而“真诚”恰恰被认为是每一部现实主义影片最好的底色。可以发现,目前无论是对影片赞誉有加,还是不够满意的观众,都不否认“真诚”是自己的第一观影感受;虽然影片在一些方面的完成度不够,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王宝强可能真的找对了自己的“杀手锏”——从“许三多”时代就被认可的“真诚”特质。
“中年许三多”,决定去拍现实主义
“格斗孤儿”的真人真事要怎样在银幕上呈现?《八角笼中》首先需要解决的,其实也是所有现实主义题材面临的课题:斟酌笔墨以“还原”现实,并给出一定的立场和态度。
王宝强给到的解法是:近乎朴实的影像和表演,和一个并不复杂的立意——“打破人生的牢笼”。
与《士兵突击》中淳朴真挚的许三多一样,大山里的孩子们“靠格斗寻找人生出路”也是王宝强直觉性认定的一种“真挚,没有虚伪”的东西。对影片的这种直白自然的风格,一部分观众会觉得有些四平八稳,而另一部分观众却会认为它反而有更靠近现实和日常的感染力。王宝强透露,在创作剧本时也曾尝试过喜剧、写实等方式,最终在选择一位新人编剧一同合作后,催生了这个他认为恰当的、不多不少的剧本。
“向腾辉就是中年的许三多。”王宝强曾在采访中这样总结。一根筋的许三多来到了向腾辉的中年,一样有破釜沉舟的勇气,王宝强创作《八角笼中》的思路也首先是“许三多”式的脚踏实地。
比如影片中小孤儿的角色们全部来自四川当地的素人演员,是“东一个山、西一个山拼起来的”;这些眼神稚嫩的孩子在银幕上贡献了自然的表演,“小孤儿”们在人生中第一次洗淋浴、第一次睡软床铺时表现出的欣喜是自发和真实的,确实有着不可替代的感染力。
影片中的格斗训练和实战场面也较为还原真实场景,每天的跑圈、拉小车、立卧撑跳等体能训练,空拳、打靶等技术训练悉数呈现。王宝强在武戏方面的经验让他能懂得并把握这部作品“动作戏不同于武打片的套招,打的是一场真实的赛事实战”,也邀请到了甄子丹甄家班的成员庄元章作为影片的动作指导;这些努力,让很多观众会认为影片已基本达到了体育类型片的完成度。
《八角笼中》对原型故事有着诸多主线与细节的还原,是让观众感知到影片真诚度的朴素而直接的方式:影片的主角之一苏木在现实中确有其人,真实的苏木达尔基已是UFC签约选手、武林笼中对蝇量级金腰带冠军;原型中的格斗俱乐部为孩子们请了文化课的老师,每天学习语文、数学等课程,剧中也对此有多处呈现;现实中俱乐部的孩子们也曾一度面临被家长接走、无法继续练习格斗;向腾辉的原型、恩波格斗的创始人恩波曾在某纪录片中说过的一句话“家里牛牛没有,地地没有,工作没有,钱没有,你往哪走”,甚至也被影片原样采用,并被细心的观众认为是对原型的致敬。在进一步追问现象背后的原因之前,《八角笼中》至少做到了对事实尽量客观地还原。
“尊严怎么丢掉的,要怎么赢回来。”在王宝强的过去六年里,拍摄《八角笼中》成为了“中年许三多”的一个执念;他曾坦言,很多投资人不看好他选择除了喜剧之外的题材,不信任他作为导演的能力,影片也一度陷入投拍困境,最终是靠借钱加贷款完成了筹资。
“没有谁比我更懂小人物”,王宝强认为相比起更为大家所熟知和认可的喜剧领域,现实主义题材才是自己更拿手的强项。事实上他的这种许三多式的“轴”真的为他赢得了来自观众天然的信任,由他来讲述“草根出生、只有一条路可走”和“冲破牢笼,每一个人都能做到”也独具说服力。
“相互救赎”与双视角叙事
“真诚”是前提,但不足以成为现实主义作品的绝对保证。《八角笼中》是否如一篇豆瓣影评中所述,是一部“真诚的平庸之作”?不同的观众会有不同的答案。不过,从目前豆瓣开分后7.6分的评分,以及点映及预售破中国影史纪录的成绩来看,影片已得到了初步的市场认可和商业成绩。
其实,《八角笼中》无论是从现实呈现的尺度、向腾辉与格斗少年双视角叙事等角度来说都是有难度的。许多人会将影片中的向腾辉与《我不是药神》中的程勇类比,认为拼尽全力挽救他人的他们,身上都具有“神性”的光芒。而叙事上的不同点在于,《八角笼中》所需要交代的其实是两部分群体不同的困境与出路:向腾辉、王凤(王迅饰)这样面临中年危机的中年人,与马虎(陈永胜饰)、苏木(史彭元饰)这样被迫从小自己寻找出路的边缘少年,组成了命运交汇的对照组。
发誓不再碰格斗,却因为要培养孩子们而重新走上格斗道路的向腾辉,一方面面临自己生存的窘境,另一方面也面临着俱乐部被质疑、是否还要继续坚持的压力。“趁早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是片中的王凤给到向腾辉的鼓励,也是影片给到中年人群善意的鼓励和提醒;向腾辉也在一度放弃后,最终选择了为孩子们的未来奔走,也给自己的人生一个交代。
而影片中马虎、苏木这些孤儿们的经历,也是俱乐部的一句口号“生如野草,不屈不挠”的写照,他们要求不多、性格单纯、重情重义,只要一有机会就会野蛮生长,格斗激发出了他们骨子里的原始生命力,帮助八角笼中的他们最终冲破命运的束缚。
可以发现,影片也有意为这两部分群体设计了一些命运的重合和对照点。例如,向腾辉和苏木都曾被他人逼迫吃非法药剂,向腾辉因此告别格斗生涯、陷入人生谷底,而苏木最终在向腾辉和社会的帮助下重回赛场、用实力证明了自己;二人有着相似的命运,却有着不同的转向。再如,向腾辉目睹了苏木像曾经的自己一样获得了冠军,而自己也终于完成了使命,影片的结局其实预示了双方完成的是一场相互的救赎。
《八角笼中》的这种双视角叙事,理论上可以为影片带来更多的戏剧冲突、更丰富的故事和更深层次的启示;不过,这种需要兼顾两个群体的叙事本身是有难度的,该片在叙事节奏和人物塑造方面仍有较大的待提升空间。
比如影片开篇用了近30分钟左右的时间来描述向腾辉与孤儿们的第一次“不打不相识”、在第一次收留孩子们后又遣送他们回家,意图先交代孤儿们的身世、当下处境等背景,但主线叙事因此进入得较慢,可能会让观众的注意力涣散。在人物刻画方面,该片也较多地着墨于向腾辉,缺少了一些对苏木等主要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过多地使用了“格斗就是我们这辈子的出路”等较为直白的台词来承担表现人物情感与动机的任务,而非对孤儿中的代表人物进行更细腻的人物塑造,让观众更加感同身受。
本片在临近结尾处,给到了一场近20分钟的实拍格斗实战,为拍摄这场武戏而努力进行训练的演员史彭元,也贡献了足够让人沉浸的精彩实战表演。对于这个结尾的处理,王宝强表示自己坚持认为“必须胜利”,是为了“给代表这些孩子的群体一个希望”,让观众感知到底层百姓改变命运的精神气;另一方面,其实影片的结局也与现实中令人欣慰的原型故事较为接近——恩波格斗俱乐部目前与阿坝州体校联合办学,孩子们可以边读书边练习格斗;大山中也走出了更多如苏木、班玛夺基这样在国际格斗赛事上炙手可热的新星。
什么会是观众觉得“好看”的现实题材电影?《八角笼中》给出了一份自己的答案,不够完美,但呈现了创作者的真诚态度。
本片所触及的现实痛点,既有对“格斗孤儿”边缘群体的关注,也有对当时的新闻事件中媒体与网络舆论对当事人所带来影响的还原;人们有机会在这样一个还原现实世界的故事中,去认识自己的倒影,反思惯性思维的合理性。这在当下的现实主义题材创作中是可贵的。
影片对所谓的“热血”桥段是较为克制的,全片没有一个天生的英雄,没有注定的王者;前一分钟还可以叱咤风云,下一秒就可能被命运推下神坛,要靠从零开始的奋斗才能重新找回人生的掌控权。但影片也给出了自己的主张:无惧风雨的草根天生有向上的冲劲,这份生命力值得尊重和赞扬。
“真诚”给了《八角笼中》作为一部现实主义题材作品的根基,也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让很多观众认可作品的关键。“王宝强可能是最靠近百姓的演员和导演之一,谁都不想让他输。”一位网友这样评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