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今年猛追《流浪地球》,被称为国产科幻“天花板”,凭什么
上海财经网【上海财经号】:
Sir今天要说的电影,大家这几天应该有所耳闻。
更资深的影迷可能在两年前就开始关注——2021年,它在平遥电影节大爆发,毫不客气地拿走平遥四项大奖。
当年“国产科幻”四个字背后还有太多未知。
但如今。
《流浪地球2》,票房破40亿,豆瓣评分8.4。
它,上映三天还没过2000万,评分也落在8.4(开分一度破9)。
要像当年《流浪地球》那样改变国产科幻,甚至国产电影。
似乎真不是吹:
宇宙探索编辑部
电影与《流浪地球》的关系,不仅在题材。
本片编剧、导演孔大山,就是《流浪地球2》的副导演之一。
当年孔大山与郭帆因同时翻拍国产动画神作《李献计历险记》而相识,后来共同走上科幻长片之路。
但方向却大相径庭:
如果说《流浪地球》带给你的是解决问题的快感,比如如何实现太空电梯、行星发动机、量子计算机……
那么。
《宇宙探索编辑部》提供的,则是不断抛出问题的惊喜。
就像chatGPT面对一群战战兢兢的人类时。
突然嘴角一笑。
诶。
这人还有点意思。
01
谁才是神经病?
唐志军,《宇宙探索》编辑部主编。
经过多年钻研,终于,他接收到外星文明与人类接触的信号了。
马上打电话给天文气象的朋友那日苏,让他去NASA的官网看看:
有没有发布什么突发事件
不排除是某两个星系的汇合
或是某种外星文明
它突然发来了某种强烈的信号
信号过于强大,导致能量过载,进而导致他家电视机......
坏了。
“坏的不是电视机,一定是宇宙出现了问题。”
唐志军是如何接受这个宇宙信号的呢?
用这个不锈钢的特制痒痒挠,一端连入电视后端的电线,一端接入自己的脑袋。
监测电视机的雪花片。
傻吗,唐主编有自己的解释:
电视里的雪花,是宇宙诞生时的余晖。
神经病吧?
这么说,也没错啦。
电影官方吐槽:这就是神经病大聚会。
这电影里很难找到几个“正常人”。
导演孔大山。
看过《法治未来时》的应该都不陌生,孔某,曾经蹲过局子。
罪名,“聚众拍摄文艺片”。
冒着观众会被闷死的危险,沉迷自我表达。
还有现场逮捕画面:
一名便察指着他“证据确凿”的剧本,对他进行审问。画面里的孔某在面对铁证如山的“文艺片”剧本时,只能认罪伏法。
商业片还是文艺片?!
哎哎哎,当真了?
逗你玩呢。
2015年,导演孔大山拍的一部短片《法制未来时》,在b站上有67万的点击量,在豆瓣上火了很长一段时间。
这条荒诞、讽刺的小短片稳、准、狠地扎进影迷的心窝子。
在商业片的打压下,文艺片无奈只能成为“违法”的地下电影,甚至拍些具有“自我表达”的电影就是犯法。
听上去挺可笑。
笑过之后,如今再转头看看四周,你也就笑不出来了。
《宇宙探索编辑部》也一样。
导演特地挑4月1号上大银幕,看上去是想跟你开个玩笑。
故事主角,唐志军(杨皓宇 饰),前面介绍过了,一个早已无人问津的《宇宙探索》杂志主编。
有一天发现自己的电视机坏了,怀疑有外星文明接触地球。
上网一搜,发现在四川某地的鸟烧窝村,的确夜有异象。
网上有人发帖,某户人家门口石狮子嘴里的石球不见了,有人亲眼目睹,这个石球发光,飞到了一个发光小人的手里......
接着,唐志军带着一行人,有看不上自己“科研”的老同事秦彩荣(艾丽娅 饰),有认为唐志军很酷的酒鬼那日苏(蒋奇明 饰),还有曾经《宇宙探索》杂志的小迷妹晓晓(盛晨晨 饰),来到了鸟烧窝村。
在这,他们遇到一个头顶铁锅的少年——孙一通(王一通 饰),在他身上,好像真的有什么奇异现象曾发生过。
就这么一次看似“神经病”的田野调查,越闹越荒唐。
“神经病”的客户。
阿波罗太阳能热水器找到《宇宙探索》编辑部,想让他们给自己打打广告,好久没钱缴暖气费的编辑部可算是开张了。
编辑部财务秦彩荣,特地翻出苏联时代生产的宇航服,让唐志军穿上去做展示,连广告位都想好了,就贴在宇航服的头盔上。
穿是好穿。
问题是,这几十年前的东西卡扣已经老化,脱不下来了。
眼看唐志军关在里面就要窒息了,无奈叫来消防员,用电锯锯开宇航服。
屋里不好操作,只能叫来吊车,把这“宇航员”给吊出去。
一件几十年都没有“上天”的宇航服,在此时,完成了它两层楼高的“航空”飞行。
此时,导演特地为这个画面配上了贝多芬的《欢乐颂》。
氛围一下就变得宏伟,严肃了。
当唐志军的头盔被锯开,他宛如一个刚刚从航天飞船里出来的宇航员一般,气喘吁吁地对“地球人”说着:我很好。
对,这还有一帮“神经病”的乙方。
唐志军的这件“事故”不过是为了后面的故事开了一个头。
接着,是一段集合了航空漫游、飞船发射、冰川融化、战乱动荡、人类宗教等所有纪录片的大串联,孔导将世界的动荡,宇宙万物的姿态剪辑起来,并用另外一首古典音乐作为背景:
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二圆舞曲》。
采访里,孔导说:我在电影里用的是安德烈·瑞欧的版本,是一个无法替代的一个版本,就是这一条网友评论——“一种理想主义怀着热烈的情感在巨大的悲剧里狂欢,在痛苦和绝望里产生了美好又盛大的幻觉。”
孔导说:我觉得他写的其实就是唐志军的判词。
这又何尝不是人类生活的判词呢。
唐志军回到编辑部的第一件事就是责怪秦彩荣,你破坏了这件宇航服。
不是为了钱,是因为:
“那我们就少了一个可以跟外星人亲密接触的名额啊!”
跟了他那么多年的老同事,是懂他的:
啥科学家,说白了就是个民科
啥是“民科”。
1906年,《自然》期刊对民科的定义:一个民科就是思想观念无法转变的人。
固执的人,都可能是“神经病”。
但,唐志军却觉得自己还不够疯。
因为,他认为神经病是他们的研究对象,是人类与地外文明连接的突破口。
所以,他眼前的乡村,就是最好的研究基地。
这里有头顶锅盖的奇怪少年孙一通。
头戴红帽,神出鬼没的“陨石猎人”。
望着这群“神经病大聚会”,煞有介事地、认真地在追逐着外星文明。
突然有点怀疑,谁是正常人,谁是神经病?
也许在他们看来,我们也是一群“神经病”呢?
02
宇宙在天上,还是在地下?
如果以为这部片就是纯粹发疯,那小看它了。
电影里所有荒诞元素都不过是现实的变形。
90年代,一部国产情景喜剧《编辑部的故事》,风靡全国,讲述是一个在《人间指南》编辑部发生的故事。
很巧。
《人间指南》,跟《宇宙探索》在同一个大院里。
人间指南,指点世间迷津。
宇宙探索,寻找终极意义。
现实中,也有这样一本杂志。
1981年创刊的《飞碟探索》,2018年休刊。
一年后,《飞碟探索》杂志的公众号文章上发布它即将复刊的信息,其中有这样的一句话:
“人类都该守护庸常之外的自我,让它不被娱乐和浅薄侵扰,始终保留一点小小的深刻和大大的好奇。”
电影里,唐志军也多次跟与自己女儿年纪相仿的晓晓说,“有好奇心是好的”,“一定要保持好奇心”。
再说说顶锅少年。
孙一通脑袋上的锅来的也是有依有据: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流行气功热潮。沉迷于气功的人们认为顶着在家做饭的锅,就能接受宇宙的大气场,达成一种天人合一的状态。
曾经,这一行为在当下极度符合“科学”,可放在现在来看,怎么看怎么可笑。
还没完。
电影里唐志军来到一户人家,门上左右一副对联:莫愁宇宙无知己,星海浮萍一家亲。
横批:在宇宙尽头呼唤爱。
住在这里的老乡神神秘秘地跟他说——
曾经,我遇到过外星人。
我还将它的尸体保存了起来,保存得很好。
想看吗?
普通人看不得,此“尸”只给有缘人。
只要在这“宇宙功德箱”里放上520,就可以目睹外星人真容。
这个场景,怎么那么熟悉:
你别说,这个保存外星人尸体的事儿,还真有,还上了山东电视台。
记者一本正经地采访这名叫李凯的市民。
看到了他冰箱里的外星人尸体,还摸了摸这个冻硬了的外星人。
他们还来到了“案发现场”,李凯详细地说明了那天夜里,外星人是如何用UFO吸他的自行车。
自己还用智能手机拍了一张外星人的照片。
以及,他又高谈阔论,是怎么拿电鱼的电网,把追他的外星人电死的。
在节目里,他强烈要求有关部门来帮他看看这个外星人尸体。
最后,李凯因为扰乱正常社会秩序,获得5日行政拘留。
故事正是这部电影的最初灵感。
新闻所呈现出来的感觉,就是‘一本正经胡说八道’。我就觉得充满荒诞感,这也太适合拍成电影了。
这些故事,都来自于现实,也就曾经在我们身边发生过。
现实常有的荒诞,配合一本正经地相信。
夹缝里撕扯出一个理智之外的深邃“宇宙”。
可探索这个宇宙的意义在哪?
电影里一个细节。
秦彩荣的眼镜店,叫“慧眼”眼镜店;唐志军去的精神病院,叫“明心”精神病院。
慧眼与明心,似乎是导演特意开的玩笑。
秦彩荣“瞎了眼”才会听唐志军的忽悠,大量进货望远镜;唐志军是“猪油蒙了心”,才死磕一定要找到外星人。
不止他们。
晓晓说夜里跟UFO聊天,第二天被爸爸带去配了副眼镜,才发现“UFO”是对面大楼的广告牌;
孙一通说天黑的越来越早,医生给他点了药水后交代了一句:不要盯着太阳看,眼睛要瞎。
他们都是看不清的人。
是什么蒙蔽了他们的心与眼?
望远镜、外星人、UFO、太阳,象征着这群人渴望却又难以触碰的东西。
比如利益、陪伴、关注、意义……
即,心中那个填不满的欲望黑洞。
而电影想说:
欲望与欲望之间。
无论它是向上或向下,是指向银河深处,或是生于污浊的沟渠里。
都同等值得我们关注、探索。
没有贵贱之分。
03
《西游记》取的经,怎么没有字?
孔大山说,他的电影与《西游记》的本质是相似的。
唐志军是唐僧,孙一通是孙悟空,骑着毛驴过河可能就是像通天河......我觉得这个故事本身就像一个当代《西游记》。
一个人要完成某种宏大的理想,就带着他的小伙伴上路去寻找终极答案的一段旅途,唐僧去西天取经普度众生,唐志军去四川找外星人,想解答他女儿的问题。
采访来自澎湃新闻 《宇宙编辑部》导演孔大山:以西游记的方式读解人性宇宙
所以,电影中有许多《西游记》的人物出现。
在精神病院,在街头,你都能看见一门心思要取经的人。
唐志军与这群一路西行的神话故事人物一样,都在追求一个终极问题。
“我们人类存在宇宙里的意义是什么?”
这个极大的命题,就算是去西天取得真经也不一定能知道。
但,唐志军觉得外星人可能知道答案。
而他越是努力,越是投入,痴迷地寻找外星人,现实只是在一次次地打他的脸,他是科学家么?前面说了,他的“科学”很不专业。
他是谁?
是不赚钱杂志的倒霉主编;
是不通世事情商极低的中年男人;
是一个可悲的失败者,是一个永恒的理想主义者。
是不停地将巨石滚上山的西西弗斯;是一个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堂吉诃德;
是被捆在山崖上,每日都被老鹰啄食内脏的普罗米修斯;
是九次来到流沙河前,都葬身河底的金蝉子;还有,是那头系着胡萝卜,才能往前走的驴。
可笑么?
可笑。
但面对类似人物,我们总会想劝“他”停下来。
却很少追问他为什么开始。
唐志军的女儿,曾因抑郁症自杀。
他对这件事,只有六个字的看法:不理解,不接受。
在精神病院,医生还不知他女儿的死讯,不停询问他女儿的病情时,唐志军的眼神游离,似听非听。
身患抑郁症的女儿,在自杀之前,给他发了一条信息:
我们人类存在宇宙里的意义是什么。
对,这也就是唐志军为什么那么想找到外星人问个究竟的终极原因。
他想找到答案,好回答自己的女儿,好让他能真正面对自己的女儿……
最重要,好让自己接受失去。
所以。
最终击溃唐志军的,并不是一次又一次找不到外星人的失败。
更不是别人的嘲笑。
而是另一个让他无言以对的问题(来自真正相信外星人的孙一通):
“如果他们也不晓得,如果他们从那么远的地方过来,也是为了问我们这个问题呢?”
他最后找到外星人了吗?导演给了我们一个乐观的答案,也给了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
唐志军从西南森林回到城市,参加外甥的婚礼。
他“正常”了。
停掉杂志社,抚摸着女儿曾留在门槛上的身高。
他和解了。
这让Sir陷入沉思。
故事结尾,犹如悟空取完西经,获得斗战胜佛的称号后,就目空一切,以和为贵。
唐志军说出了像是“每个人是存在的谜题,也是谜题的答案”这般含糊的话。
可他真的和解了吗?
Sir无法相信故事停留在此:
他确实被现实“改造”好了,但有一部分也随之死去了。
正如《西游记》结局。
师徒取到真经返回,途径一条河,河水湍急,把真经打湿了。
唐僧皱着眉叹息,唉,结尾怎么没了?
随后孙悟空跳出来。
顶着头顶的“佛”字,眨眨眼说道:
师父,不妨!
天地本就不全,
经文残缺也应不全之理,
非人力所能为也。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小田不让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