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邪》导演又出新作,惊悚喜剧开创先河,梁龙跨界加盟
上海财经网【上海财经号】:
故事从三个做自媒体的兄弟讲起,“豹子”带着自己的好兄弟狗子和猴子混迹自媒体多年,非但没有如愿以偿实现自己大红大紫的心愿,而且还不得不面临公司倒闭破产以及支付巨额赔偿金的双重现实困境。面对狗子和猴子提出的散伙,豹子提出了自己最后的请求——三个人最后再干一票大的。
受到神秘邀约的三兄弟来到了影视城,意外拍摄到惊悚片剧组女主发生意外的独家画面,一系列围绕剧组发生的离奇事件也似乎蔓延到了旁观的三兄弟身上……然而随着故事的进一步展开,一系列脑洞大开、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情节展现在观众眼前。
在拍摄现场发生意外的女主角真的化身成冤魂了吗?三兄弟是否能够实现最初的梦想?自命不凡的男主角又是否能够真正实现演技的自我突破?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就留给观众自己走进电影院揭晓谜底吧!
《了不起的夜晚》这一片名可能会让许多人在观影之前不禁深思——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夜晚能够堪称了不起呢?但当我看完电影,我想,真正了不起的并不是夜晚,而是在深夜里依旧在为了梦想拼尽全力奋斗的平凡人。
相较于这部影片本身,该片导演的经历其实更令人感叹。导演马凯曾经只是横店影视城万千群演中的一员,但他在2015年却自筹七万元拍出了令人叫绝的小成本恐怖片《中邪》。《中邪》最终在第10届FIRST电影展上成功夺得了最佳艺术探索奖,马凯在当年亦凭借该片获得了当年度的微博电影之夜卓越新导演奖,并由此开启了自己的电影职业生涯。
从默默无闻的底层小人物到受到认可的新人导演,马凯付出了太多太多。也正是因为深知追逐梦想的过程中充满了困难和挑战,所以在《了不起的夜晚》中,他并没有将镜头聚焦于那些大红大紫的明星身上,而是选择将那些毫不起眼、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作为影片的故事主角,其中的许多人在别人看来几乎就是失败者。
着眼于小人物的视角,讲述现实与理想的碰撞,这既是马凯在本片中的创新,同时亦是他对自己人生过往的致敬。
虽然《了不起的夜晚》这部作品中充满了包括喜剧、惊悚、古装、悬疑、推理、冒险等在内的诸多商业类型片元素,但是该片的故事内核依旧是极具现实主义的——关于年轻人该如何在梦想与现实的差距中追寻真我,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真正成长。
这在影片后半段“三兄弟肩并肩走向远方”的那场戏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在这场戏里,望着眼前身负重伤却依旧坚持在演戏的猴子,豹子最终放下心中的执念,努力劝说好兄弟去医院治病,三兄弟最终肩并肩消逝在灯火阑珊中……这看似不完美却饱含真情的一幕深深感染了片场里的众人,被成功剪辑到了电影的最终成片中,也让原本刻薄冷漠的制片人都情不自禁叫好。
“惊悚”和“喜剧”这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概念早已在好莱坞有过融合创新的典范,比如《惊声尖笑》系列作品,但在国内,“惊悚喜剧”因为并无代表作品,依旧是一个相当小众的概念。
而《了不起的夜晚》这部作品从立项之初就确立了要将惊悚与喜剧融为一体,当然片中恐怖元素的存在目的并不是为了吓人,而是希冀其能够成为服务于喜剧片这一大框架下的元素之一。在《了不起的夜晚》主创团队看来,相较于好莱坞,惊悚喜剧在中国其实有着更为广袤的土壤,因为中国有着长达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土壤,而上世纪港片的兴盛既为古装惊悚类型电影的发展推波助澜,也使其成为了新时代多元素融合的类型喜剧开创者。
还记得多年前经常有网友调侃国产恐怖片的一大法宝就是女鬼,只要女鬼扮装令人不寒而栗,电影就成功了一大半。
《了不起的夜晚》也对此做了“独特的致敬”,影片中分别出现了三位“女鬼”,分别是剧组“丽妃”一角的扮演者,“丽妃”的替身以及自媒体三兄弟中由猴子装扮而成的“女鬼”。三位真假“女鬼”是该片最引入注目的亮点之一,片中经常先让其中一个女鬼以正常的演员身份在银幕上虚晃一枪,之后又引入另一个以非常规方式出现的更具惊悚氛围的“女鬼”,最终又以极具喜剧效果的结局去解释整个故事情节。其中猴子版“女鬼”和“死而复生的丽妃”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一段情节更是成为了影片中兼具惊悚效果和喜剧效果的神来之笔。
影片最为特别的一个地方在于,这部电影的故事就是在讲拍电影,电影拍摄于影视城,而电影中的故事亦发生在影视城,空间的严格限定在加上影片故事背景本身对时间的严格限定,使得这部在大银幕上放映的影片同时也兼具舞台剧的张力和表现风格。
虽然主打喜剧牌,但是影片却依旧保持着浪漫且诗意的表达风格,无论是影片中面对现实重压下,剧组成员齐心协力、坦然面对的一幕,还是描摹演技极烂却自命不凡的“小太监”成长与转变,亦或是对三兄弟情感描摹的细致入微,都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禁深思。
《了不起的夜晚》作为马凯时隔多年后回归大银幕的电影作品延续他强烈的个人风格以及在商业电影中努力融入本土文化元素的努力,虽然在细节表现上依旧存在不足,但是作为国产商业电影在类型元素融合上的全新尝试,该部作品依旧有诸多值得赞赏之处。
而本片中小人物追逐梦想、改变人生际遇的情节展现亦让观众看到了新一代中国电影人在创新与致敬上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