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又惹争议了,可65岁的他,已走上了大导演的另一条路
上海财经网【上海财经号】:
前年,《长津湖》大卖57亿,70岁的导演陈凯歌,迎来了第二春;
今年,《满江红》大卖45亿,72岁导演张艺谋,也证明了自己宝刀不老。
相比较而言,65岁的冯小刚,多少有些落寞。
2019年,他拍完《只有芸知道》后,已经有4年,没有拍摄新的电影。
这4年里,他多次站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前年,他因和华谊的对赌协议,陷入割股民韭菜的争议。
去年,他又被曝已经带着家人润到美国享受生活,登上热搜。
曾几何时,冯小刚被称为“冯大炮” ,见到不顺心的事,丝毫不留情面。
比如,有一家报刊,曾把他家住址,以地图的形式,登在报纸上,影响了自己日常生活。
他在见面会上撞见这家报社后,破口大骂“很无耻”。
对方洋洋自得地说“说明我们报纸有发行量”,他再度大骂“你还说有发行量,我想抽你你信不信”。
比如《私人订制》上映后,网上涌现了很多恶评,冯小刚直接炮轰影评人:“丢人现眼”,是一帮“大尾巴狼”。
比如在一个电影论坛上,冯小刚更是向观众开炮,怒斥:“因为有了垃圾观众,才有这么多垃圾电影。”
可这4年,脾气火爆的冯小刚,却学会了“夹着尾巴做人”。
《只有芸知道》票房不佳,上映5天票房才突破1亿。
他发文回首了《天下无贼》上映的盛况,又谈及现在电影动不动二三十亿,以此感慨“英雄老矣”。
对赌协议曝出后,他三缄其口,至今没有进行回应。
移民美国的传言被爆出后,他没在公共媒体发声,只是在自己的朋友圈里,进行了解释,言辞也变得平和许多。
冯小刚曾经是中国贺岁片的开山鼻祖,创作过无数经典。
可是过去4年,他的存在感,却越来越低。
这4年里,他其实一直也没有闲着。
2021年,他就首次尝试拍摄了网剧《北辙南辕》,结果口碑遇冷,豆瓣评分4.9分。
同年,他主演了电影《忠犬八公》。
这部电影是部翻拍片,本来要进军2021年贺岁档,后来没了消息。
直至最近,才再次宣布定档。
另一边,网友发现冯小刚的《非诚勿扰3》已经备案公示。
熟悉冯小刚的观众应该知道,他常常在自我表达和迎合市场之间,进行“仰卧起坐”。
当年拍完《集结号》之后,立马拍一部专攻市场的《非诚勿扰》;
拍完《唐山大地震》后,立马来一部《非诚勿扰2》;
2011年斥资2.1亿拍摄《一九四二》,却只拿下3.7亿票房后,他立马又拍了一部《私人订制》,帮助华谊回血。
这一次拍摄《非诚勿扰3》,也可以看成是他再度迈向市场的结果。
筹拍这部电影的同时,冯小刚执导的《回响》也在爱奇艺的“迷雾剧场”上线了。
这部剧最先的定档时间是大年初五,冯小刚曾经是贺岁档的王者,这个档期他还没怕过谁。
但是时代变了,今年的《狂飙》太火了,火到冯小刚似乎也要避其锋芒。
一直等到《狂飙》完结一个月后,《回响》才正式上线。
种种迹象表明,65岁的冯小刚,似乎已经回不去了。
01、
皮哥趁着热乎劲儿,看了4集新上线的《回响》,更加确定了这种判断。
从这部剧已经能明显看出,冯小刚巅峰不再。
《回响》登陆的是爱奇艺的“迷雾剧场”。
“迷雾剧场”曾经产出过《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这样的爆款,模仿的是美剧的拍摄风格,都是短小精悍,情节紧凑,充满了电影质感。
《回响》改编自作家东西的同名小说,是一部悬疑伦理剧。
表面上讲述的是一桩悬案,实则是讲述夫妻间的貌合神离。
这又踩到了冯小刚的创作爽点上。
他之前就是个编剧,和很多作家交情甚笃,对文学作品,有自己独特的审美。
而且冯小刚本身也擅长拍摄家庭伦理题材,经典作品比如《手机》《一声叹息》等。
《回响》里大腕云集。
主演是宋佳和王阳,两人之前在《人世间》里刚饰演过一对夫妻,这对CP已经深入人心。
这部剧里冯小刚让他俩再次扮演夫妻,相当于间接吃了《人世间》的红利。
此外张国立、张嘉益、黄轩、包贝尔都跑来客串角色,从侧面也说明了冯小刚在圈中强大的号召力。
大平台+强文本+好演员,冯小刚几乎是在“保姆式”的配套下,完成拍摄的。
一个电影导演拍网剧,简直就是降维打击,似乎只要冯小刚喊一句“咔”,一部年度爆款就诞生了。
可《回响》真正上线后,热度却不如预期。
不仅被张译的《他是谁》压在身后,就连《春闺梦里人》这类偶像剧,也没比得过。
相信看过这部剧的观众,已经能感觉到,冯小刚已经号不准年轻观众的脉了。
这部剧煞有介事地,铺了两条线。
第一条线是“悬疑线”。
命案发生,女子被害,宋佳饰演的警察开始查案,一切都是悬疑片惯用的套路。
第二条线是“伦理线”。
宋佳破案过程中,惊奇地发现丈夫也卷进了这起案件中,她和丈夫的婚姻危机,就此暴露出来。
乍一看,这两条线的混搭兼顾了情节和深度。
但冯小刚没有意识到,“迷雾剧场”的受众,主要是年轻观众。
大家只是想看一部跌宕起伏的悬疑剧,对什么中年夫妻危机,压根儿不感兴趣。
可冯小刚自己却对此乐此不疲。
他把“悬疑断案”当成了婚姻关系的喻体,用警察与犯人间的斗智斗勇,来暗喻婚姻关系中的夫妻。
前几集他还是抽丝剥茧梳理案情,2集过后,就开始用大量的篇幅,开始讲述一个充满了陈词滥调的婚姻故事了。
这种行为自然让观众不满,《回响》本质上就是一个套了悬疑外壳的《一声叹息》。
并且因为罪案剧情上的设置,冯小刚还再度引发了一些争议。
网友形容这是“冤假错案”,质问冯导如何收场。
主题上的弄巧成拙,还可以理解,那么电影风格的丧失,则更让人感到叹息了。
我们常把冯小刚的作品称呼为“冯氏电影”,就是因为他拍的东西带有强烈的个人特色。
他继承了王朔小说里的戏谑和反讽。
主角多是都市里的小人物,借他们之口来表达对人生的调侃和对大众文化的嘲弄。
他的代表作《大腕》《甲方乙方》都是这样的作品。
可是在《回响》里,这些风格化的东西,几乎消失殆尽。
整部剧呈现的导演风格,堪称平庸。
你如果把导演的名字盖住,压根儿不会想到这是冯小刚拍的作品。
只有在零星的一些细节里,才能若有似无地看到一点他的影子。
比如第一集运用了大量的空镜来留白,多少能看出冯小刚的艺术审美。
比如夏冰清的长相清纯淡雅,很符合“冯女郎”一贯的风格;
比如开篇的审问戏里,多少能听出一点“冯氏幽默”的味道;
比如第二集里宋佳的旁白“我知道他知道我知道他没睡着”就是典型的“冯氏金句”。
但这些零散的细节,并没有聚拢形成风格。
冯小刚真的已经疲态毕现。
02、
冯小刚并不是一个偷懒的导演。
他采访时曾说,自己的导演生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拍给观众”。
冯小刚出生在北京,当年在北京大院里,他跟在马未都和王朔这些人身后。
冯小刚也不是科班出身。
最初他是以美术助理的身份进入了影视圈子,经手的都是剧组美术设计类工作。
后来他参与创作了《编辑部的故事》,也慢慢融进了王朔、马未都这个圈子。
之后他编剧的作品,开始变多。
最后才执导了处女作《永失我爱》,一步步成为知名导演。
张艺谋和陈凯歌是科班出身,这使得他们早期的作品可以脱离大众,直接“拍给电影节看”。
但是冯小刚不一样。
他从草根爬上来,一开始注定只能走大众化的路线,没想到恰好赶上了风口。
1997年,当第五代导演还在进行“苦大仇深”的宏大叙事时,冯小刚却拍摄了轻松诙谐的《甲方乙方》。
不仅在中国导演中独树一帜,还开启了贺岁片时代。
5年后,张艺谋才跟上节奏,拍摄了《英雄》,向商业片靠拢;
8年后,陈凯歌也削足适履,拍摄《无极》,向市场妥协。
但彼时的冯小刚,已经是中国最成功的商业片导演。
他的《天下无贼》《手机》《一声叹息》《大腕》,是那个时代最需要的雅俗共赏的佳作。
冯小刚是有追求的。
当张艺谋、陈凯歌朝着“俗”的方向滑坡时,他却奔着“雅”的方向使劲儿。
也由此进入了第二个阶段:“拍给社会”。
2006年,冯小刚拍摄了《夜宴》,一出悲剧;
2007年,冯小刚拍摄了《集结号》,一部严肃战争片;
2010年,冯小刚拍摄了《唐山大地震》,一部灾难片;
2011年,冯小刚拍了《一九四二》,一部集历史、灾难、战争于一体的史诗电影。
2016年,冯小刚拍了《我不是潘金莲》,一部类似《秋菊打官司》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圆形画幅惊艳众人。
通过这些作品,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好导演。
他能在巅峰时期及时转型,这份勇气值得钦佩。
2017年,即将60岁的冯小刚进入了拍电影的第三个阶段:
“拍给自己”。
是的,他不再讨好观众,不再迎合市场,也不再和自己较劲儿。
他开始拍摄一些有年代感的简单电影。
比如《芳华》。
那是对充满理想与激情的文工团的一次深情回眸,最后的落点令人动容,后劲十足;
比如《如果芸知道》。
这部电影直接取材于他身边好友的故事,虽然剧本上有不足,但整体还是一首平淡如水的爱情赞歌。
《如果芸知道》上映后,票房刚破亿时,冯小刚还自嘲说,当年他的电影破亿都要开庆功宴,现在的电影没30亿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
即使面对一些差评,他也心平气和地说:您花了钱,骂两句出出气应该的。
这种心态说明冯小刚已经彻底看开了。
他觉得一部电影只要能感动自己,已经够了。
许多电影人一生被名利所累,能达到这种境界的寥寥无几。
冯小刚如果就停留在这个阶段,也是一种完满。
03、
可惜冯小刚依然不满足。
也许是为了“跟上时代”,也许是为了“证明自己不老”。
他强行开启了第四个阶段,走上了大导演的另一条路——
“拍给互联网”。
这一次他失算了。
互联网是年轻人的地盘。
冯小刚在二三十年前曾熟悉那个时代年轻人的想法,成为了涛头弄潮儿,大迈步引领电影变革。
但是进入60岁后,他的脚步已经跟不上时代了。
在《北辙南辕》里,他自以为很懂年轻人。
谈女性话题,谈北漂,谈梦想,谈年轻人的挣扎。
但冯小刚早已脱离了那个阶级。
过去他拍都市的年轻人是深情的凝视,现在再拍已经变成了冷漠地俯看。
看不到真诚,只剩下得了便宜还卖乖。
这次的《回响》也犯了同样的错误。
冯小刚拍起了年轻人喜欢看的悬疑剧,结果套了个空壳,没两集就原形毕露,讲起了他最擅长的夫妻关系话题。
可这些陈词滥调在年轻人当中,并没有市场。
而筹拍《非诚勿扰3》,讲述“智能人笑笑和真人笑笑争宠”的故事,更说明了他在创造力上遇到的无奈。
65岁,对于一个导演来说,是另一种黄金创作年龄。
人生阅历的沉淀,对时代的思考,会让他们通过作品表达出更多样的意境。
但冯小刚已经多少有点力不从心了,他真的回不去了。
冯小刚第四个阶段堪称失败,但没有谁是常胜将军。
站在娱乐与商业的浪尖,稍有不慎,面临的就是晚节不保。
他现在不缺名,也不缺利,真没必要赶着年轻人的浪潮往上凑。
不妨放下“廉颇老矣”的执念,退回到前三个阶段。
离商业化远一些,重新拾起自己的家国情怀,多拍一拍类似《集结号》《一九四二》《芳华》这样的带着温度的好作品。
给华语影坛的后辈,继续打打样。
也给自己的导演生涯,画一个完美的句号。
用这样一种方式,优雅地老去。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一粒鸡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上一篇:她到底有多少丑衣服?
下一篇:重新打开古偶中的独立女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