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上海的全国人大代表:强信心稳预期,不是因为经济不好才来鼓劲加油
上海财经网【上海财经号】:
南京路上人流如织、各类市场交易火热、工厂企业机器轰鸣……这个春天,中国经济展现出勃勃生机。过去一度受到影响的行业,纷纷按下“重启键”。
经济发展离不开信心的支撑。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2月上旬召开的研讨班上,再次强调:进一步引导经营主体强信心、稳定社会预期,努力实现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正所谓,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在全国两会召开之际,来自上海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各抒己见,畅谈强信心、稳预期。
读懂形势就能充满信心
“今年春节期间,公司航班量恢复到2019年的88%,实现了开门红,这让我强烈感受到市场的复苏和中国经济的韧性。”全国政协委员、春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煜说,公司对今年经济企稳回升充满信心,已经开展大规模招聘,并按计划持续引进飞机,努力恢复更多国际航班。
不少来自企业的代表委员,都以不同方式感受到中国经济的韧性,表达着对未来的信心。
上海机场出入境旅客稳步增长。李茂君摄
在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冷伟青看来,“国家战略是我们的最大战略和最大市场,目前我们所服务的产业链都迎来了‘国产替代’的黄金时期,订单状况良好,这是我们下一步全力抓住战略机遇的基础和底气。”
全国人大代表、零束科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刘懿艳来自上汽集团。面临国际品牌和造车新势力的夹击,她感慨:“市场很卷,说明大家都看准了电动智能车这个新赛道,这恰是我们要突围的地方。”刘懿艳告诉记者,零束负责智能汽车的云管端技术底座开发,汇聚了近1700位高精尖科技人才。“这么多优秀人才在一起,信心在于相信智能车赛道大有可为,一定能闯出一片天地。”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熊猫机械(集团)有限公司采购经理李丰来自基层,他并不讳言企业过去主攻的二次供水市场已经饱和,却兴奋地讲述企业找到的新“蓝海”: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带来了新需求,企业研发的小型水厂、饮用水过滤等产品有销路。“我们国家的优势,就是市场规模大,空白点也多。跟着党委政府的政策走,就能不断找到新机会,我们对未来发展有信心。”
“现在谈强信心、稳预期,不是因为中国经济不好了,才需要来加油鼓劲;强信心、稳预期,也绝非疫情防控转段后暂时性的权宜之计。如果放在全球视野,放在未来十几年发展的大逻辑中来理性审视,就应该对未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持足够的耐心、充满应有的信心,并积极引导全社会、全世界树立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和理性正面预期。”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权衡表示,中国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基本经济制度优势、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优势、人力资本优势,是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的重要支撑,也驱动中国经济走出低迷,走向复苏的重要保障。
上海海昌海洋公园打造的“国秀、国乐、国娱、国赏”四大主题活动,国风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碰撞,为游客带来海洋国潮新体验。孟雨涵摄
企业稳预期才敢投资
企业是经济的基本细胞。如何积极营造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稳定市场预期,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是当下政策的着力点,也是各方的关注点。
“提振信心是稳经济、促消费、扩大内需、激活庞大国内市场的前提,也是我们开局就要抢跑冲刺的底气。”王煜委员表示,要进一步释放民营经济的潜力,建议国家层面强化法治保障,将优化市场环境、营商环境纳入法治轨道,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进一步提振民营企业信心。同时,民营企业也要正确认识困难,发扬在各种环境下都敢拼敢闯、奋斗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带领企业实现新的发展。
身处商贸流通领域,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来伊份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郁瑞芬对市场复苏感受颇深。今年前两月,公司销售额超过去年同期,取得“开门红”,让企业看到了经济企稳回升的希望。
咖啡文化节、上海夜生活节、深夜书店节纷纷亮相,餐厅提供消费优惠,书店营业直至深夜,丰富了市民夜晚的生活,也使得火热的夏夜变得丰富多彩。董天晔摄
郁瑞芬提出,民营经济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激发民企动力,需要为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不断改善的营商环境、稳定持续的政策环境、权益保护的法治环境。“让企业家感受到自己用勤劳双手拼搏创造出来的财富是受到保护的,这对提振大家的信心非常重要。”
郁瑞芬建议,从企业感受最深、最得实惠、最解决问题的房地产和土地税减免、租金补贴、稳岗补贴、增值税留抵退税、职工线上培训补贴等政策上加大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创新、数字化发展,同时可考虑将稳岗补贴、社保减免、税费减免等政策进一步延续。
上海始终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摆在突出位置。权衡认为,对市场主体释放积极信号,不能仅仅靠政策优惠、政策倾斜、政策帮扶来实现,而要努力打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通过规则、规制、管理和标准等方面的成熟性、稳定性,切实稳定市场预期。“上海的做法无疑是正确选择。”
徐汇绿地缤纷城B1的进博集市。李茂君摄
百姓有信心才能多消费
消费是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数据显示,2022年,住户存款新增17.84万亿元,比上一年多增了7.94万亿。有委员提出:“老百姓口袋里是有钱的,关键是要让大家强信心、稳预期,才能敢消费,消费提升了,就能拉动运营链、供应链、产业链,带来更多就业机会,形成经济良性循环。”
“人民美好生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发展的。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旨归,坚持在奋斗创造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全国人大代表、长宁区虹桥街道荣华居民区党总支第一书记兼古北市民中心主任盛弘建议,要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持续深化人民城市建设,完善“15分钟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功能和水平,让群众减少后顾之忧。
近年来,上海提出要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努力增强对每个微观个体的保障。这是推动百姓稳定预期、提振消费的关键之举。
从社会面看,强信心的意义还不止于促消费。当前我们正向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军,要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更加需要广大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靠团结奋斗闯出一条路来。
徐家汇书院正式向公众开放。李茂君摄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核工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能大师师延财认为,要在千千万万的工人队伍中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实现质量强国提供战略支撑和保障。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与积累,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大批来之不易的成果,也培养、集聚了一大批海内外优秀人才,只要大家共同努力,一定可以在科技自立自强上迈出新的步伐。”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学院副院长曹阿民说。
全国人大代表、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倡议,要让拥有1800余万人的各级各类教师队伍,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状态,有力支撑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从而有力支撑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
来自上海的代表委员对未来充满信心,信心来自党中央坚强领导的政治优势,信心来自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信心来自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实干拼搏……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春天,每个个体的坚定信心,必将汇聚成推动国家前进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