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关全国首创“一司两地”一体化监管模式
上海财经网【上海财经号】:
■本报记者 陈烁
同一家公司,一个生产基地在保税区内,一个生产基地在保税区外,该如何监管?这样的难题,出现在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内企业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飞公司”)身上。
借助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牵头推进的一体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上海海关发挥临港新片区“试验田”作用和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制度创新的特殊优势,在海关总署指导支持下,在全国首创“一司两地”一体化监管模式,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
昨天,上飞公司一批价值近2.15万美元的进口货物向洋山海关申报后,顺利运抵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这是该公司以区内企业身份完成的首单进口货物申报,标志着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二期)顺利实现封关运作,该区封关面积由一期14.27平方公里扩大至22.36平方公里。
破解“一司两地”监管难题
2020年5月,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正式揭牌,成为全国168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唯一一个特殊综合保税区,也是上海海关对标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全力加快建设的特殊监管区域。
其一期于2020年5月12日封关运行。此次封关运作的二期,一部分位于浦东机场南部,另一部分位于芦潮港区域。其中,浦东机场南部区域面积7.86平方公里,封关围网总长度19.2公里;芦潮港区域1.03平方公里,封关围网总长度5.1公里。
上飞公司浦东生产基地位于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二期的机场南部区域。与此同时,上飞公司还有一个大场生产基地,远在宝山,位于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围网外。这样的情况,到底该怎么监管呢?这给上海海关带来了新难题。
上飞公司的情况对海关监管提出了个性化需求,这在上海海关监管工作中没有先例可循,也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经过不断地探讨,最终,为进一步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发挥新片区“试验田”作用和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制度创新的特殊优势,在海关总署指导支持下,上海海关与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上飞公司密切协作,通过信息系统一体化、监管主体和模式一体化等方式,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司两地”一体化监管方案,即对不同的生产基地都视同在保税区内,施行一体化监管,满足企业需求,成为临港新片区海关监管模式创新的典型范例。
形成洋山民用航空产业体系
“这种创新监管模式,使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一揽子的政策优势,开展保税加工、研发、维修等,同时吸引上下游企业的集聚,推动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洋山海关副关长杨琍说。她介绍,由于飞机制造环节多,链条长,数据管理非常庞大,安全性能要求也非常高,因此海关专门搭建了大数据平台,为海关下一步实施数字化监管提供了创新空间。
“一司两地”问题的解决,使得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二期顺利封关运作,翻开了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发展的新篇章。
此前,以“一线径予放行、二线单侧申报、区内不设海关账册”为最主要特征的全新海关监管制度体系全面落地,已为区内企业充分享受便利和自由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而且,自临港新片区设立以来,上海海关全力支持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重点产业发展,推动建设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型产业体系。上飞公司入区运作,也标志着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民用航空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为综保区政策外溢提供借鉴
在“一司两地”一体化监管方案实现的背后,也离不开临港新片区一体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发挥的作用。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特殊综合保税区处四级调研员张忠超介绍,一体化平台集成了包括企业数据在内的多方数据,其中上飞公司的相关数据系统即与一体化平台进行了对接,实时交互。“这些数据经过一体化平台清洗和处理后,与海关的监管服务系统和风控系统充分对接,海关就可以在一体化平台上抓取需要的数据,从而实现对企业的监管。”张忠超介绍。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提出,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并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探索创新监管安排,具备条件的可享受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的通关便利化相关政策。
在张忠超看来,“一司两地”方案的实施,为这条意见的落地提供了非常好的借鉴。“‘一司两地’监管模式的创新,就是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内改革举措外溢到综保区外的一次有益探索,未来临港新片区更多特殊综保区外的企业有望享受到特殊综保区内的政策。”
上海海关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上海海关将依托临港新片区一体化平台,进一步实践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不单独设立海关账册”的创新模式,以“企业精准画像+智能风控模型”为手段,高水平构建与海关创新制度相匹配的跨境贸易大数据平台(临港新片区),实现顺势监管、精准监管、无感监管,使企业切实感受到海关改革创新政策的“减负提速”,更好地支持新片区特殊经济功能区和特殊综合保税区高水平高质量发展。
来源:上海浦东 编辑:刘伟 更多资讯:中视快报上海频道 www.ccutv.cn/dishi/sh/
上一篇:展锐:全面挺进智能机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