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首部社会治理领域的浦东新区法规施行半月
上海财经网【上海财经号】:
非现场执法:浦东打造数字化城市治理样板
■本报记者 黄静
昨日上午9时许,北蔡镇莲安东路一水果商铺将摊位超出门窗经营,被浦东城管的车巡设备智能发现,并第一时间报送后台处理。因其涉嫌违反《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浦东城管通过非现场执法,很快便向商户发出违法行为处理告知书。
创新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收集、固定违法事实,采用信息化等方式进行违法行为告知、调查取证、文书送达、罚款收缴……非现场执法方式较传统执法方式,大大提升了行政执法办案的处置效率。而这也成为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探索城市数字化转型路径的具体实践。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明确指出“强化法治保障。建立完善与支持浦东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相适应的法治保障体系。”浦东城管非现场执法被列为浦东首批立法事项,《上海市浦东新区城市管理领域非现场执法规定》由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于今年10月28日通过,自12月1日起施行。这是全国首部涉及“非现场执法”的专门性法规,也是上海市首部社会治理领域的浦东新区法规。至此,浦东城管试行近一年的“全流程、全闭环”的非现场执法,正式上升到了法律层面。
记者了解到,浦东目前约有4.4万家沿街商户,城管对街面秩序的管控仅靠执法队员人力巡查,很难做到全覆盖。为此,浦东城管执法局坚持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在全区范围内率先探索实践非现场执法,依靠其全天候、全时段的发现监管方式,作为城管执法人员的有力补充和强力辅助。
“目前,我们选择了超出门窗和外墙经营,占道设摊,占道洗车,工程渣土运输车辆未密闭,工程渣土运输车辆泄漏、散落和飞扬等5个方面进行非现场执法,主要考虑到这些事项在市容管理领域属于群众投诉多、社会影响大、与市民生活比较息息相关的,行为处罚金额较小,设备易于发现判断,从审慎的角度选择其作为首批事项。”浦东城管执法局负责人表示。
非现场执法依靠的智能发现手段,主要为固定的公共视频“城管球”和移动的信息采集车智能车巡。“我们将浦东划分为20个网格,规划了64条线路,通过一日三次的随机车巡动线检查,对全区95%以上的沿街商户实施覆盖。”
(下转4版) (上接1版)浦东城管执法局指挥中心负责人介绍说,城管部门还聚焦重点道路和重点点位,开展智能监管示范一条街建设,将“城管球”拓展至231个。在此基础上,浦东城管不断提升智能发现手段的覆盖面、优化智能算法等举措,持续提高违法行为的智能发现率。目前,移动视频的识别率已由测试阶段的16%提升至75%,固定视频的识别率由10%提升至78%。
有了非现场执法的赋能,浦东城管工作进一步优化。首先是程序优化,提升了行政执法办案处置效率。据了解,在传统执法方式下,从人工拍照取证,到制作《现场检查笔录》、立案、制作《询问笔录》,再到开具《行政处罚决定书》平均需要27天;而非现场执法案件,从发现到审核、履行完毕平均耗时小于4天,相比传统办案模式效率大幅度提升。
而对于商户等行政相对人来说,被非现场执法后,可以通过手机小程序上传证据、编写文字等方式提出陈述申辩,并有执法局专人在规定时间内予以审核答复。同时,非现场执法打通了线上支付的通道,避免了当事人在行政机关、银行间来回跑腿,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做到了便民高效。
更为重要的是,非现场执法重事实、重证据,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促进了公正执法。而非现场执法设备的长效常态监管,也消除了一些人的侥幸心理,督促其提高守法自觉性,变被动的“遵从”为自觉主动地“遵守”,最终形成良好的守法经营氛围。据统计,自12月1日《非现场执法规定》施行以来,浦东城管系统共办理非现场执法案件548件,受理当事人陈述申辩25件、申辩采纳5件(撤案),作出处罚决定543件(其中不予处罚417件)。
浦东城管执法局表示,在目前跨门经营、占道堆物、乱设摊等智能发现事项的基础上,该局还将研发新的智能发现事项,比如对暴露垃圾、打包垃圾、乱晾晒等事项进行测试,同时对乱涂写和非机动车异常聚集等事项开展研究,持续探索打造数字化城市治理的浦东样板。
来源:上海浦东 (时尚上海 潮流上海 流行上海 时尚流行iN上海 www.nwge.com)
上一篇:张江中区租赁住房项目全力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