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沐: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框架及前沿热点
上海财经网【上海财经号】: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框架及前沿热点
西沐 朱博文
摘要:从1979年我国现代文化市场兴起以来,我国现代文化产业呈现出市场化、产业化、特色化、生态化与数态化的发展进路。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以实现文化资源的价值发现为根本宗旨;实现化资源化、系统化、资产化、金融化、证券化(大众化)作为发展的逻辑主线;将推动文化产业同金融、科技、消费与数字技术领域的融合视为产业发展的战略取向;实现资源共生与国家战略举措和市场机制、互联网机制相融合;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多目标、个性化的文化需求目标;积极完成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框架。其中在完成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需要特别注重基于综合服务平台的数字文化资产的形成与发展、文化+数字场景建构、数字文化及其产业治理等方面的问题。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对漫长的认知与实践过程。在实践过程中,由概念态、市场形态、产业业态到产业生态不断深化。其实,每一步都是认知不断突破的结果。从改革开放以来,1979年广州东方宾馆诞生了全国第一家以演唱流行歌曲为主的音乐茶座,开启了文化市场的大幕,昭示着新时期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改革开放并行不悖。1990 年中国政府首次开始使用“文化市场”的概念思想,并在 1991 年开始设计制定系统的“文化经济”政策。至此,人们对于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认识观念已经超越了传统的“为阶级政治斗争服务”,逐渐过渡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层面。行至2012年,中国文化产业迎来深化与创新改革重要发展时期。党的十八大重申文化强国的战略地位,另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文化制度改革”,着重论述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全面改革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性。[1]文化产业发展要开始统筹与社会各部门的内在逻辑关系。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实践便进入资源活化阶段。发展至今,我国文化的市场化道路已有四十多年的实践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