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吃饭的护照”你家里还有多少?丨旧物件小辰光
上海财经网【上海财经号】:
万物可爱
小时候,心心念念盼着长大
长大后,却只想回到小辰光
时间煮雨,岁月缝花
随着年岁的增长,社会的发展
有些东西不可避免地
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
小辰光的旧物件
只有留在记忆中反复品味
粮票是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国在特定经济时期发放的一种购粮凭证。中国最早实行的票证种类是粮票、食用油票、布票等。粮票作为一种实际应用的有价证券,在中国使用达40多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它已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收藏者的新宠。
新中国成立初期,物资极度匮乏,粮食自然无法做到敞开供应。中央政府开始酝酿粮食的计划供应,以满足全国人民的温饱。1955 年8 月25 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7 次会议通过《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暂行办法》,紧接着,国家粮食部向全国发布这一暂行办法,很快,各种粮食票证便铺天盖地地进入社会。后来,有人把粮票形容为“吃饭的护照”。
中国的粮票种类数量有“世界之最”之称,全国2500多个市县,还有一些镇、乡都分别发放和使用了各种粮票,进行计划供应,还有一些大企业、厂矿、农场、学校、政府、机关等单位,也有自己的粮票。
除了粮票,还有购粮本,凡拥有城镇户籍的居民,每户一本,毎月凭粮本可到指定的粮站去购买粮油。老辈常说,40年前有两个本是绝对不敢丢的,一个是户口本,一个就是粮本,可见这个本子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
“看着这些粮票,我就回忆起了那个吃什么、用什么都要凭票的年代。”奶奶一边翻着一张张花花绿绿的粮票,一边和蔼地对我说道。从小听奶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现在生活真是越来越好了。
听奶奶回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计划经济时代,物质缺乏,生活困苦,买东西不是有钱就可以,买吃的要粮票,买布要布票,买油要油票。每个月每个家庭的粮票都是限定额度的,还不是你想换就能换的,用现在话来说就是“限量版”。分配的口粮吃不饱,算着吃也经常要饿肚子。
七十年代初爷爷去外地求学,奶奶数着本就不多的粮票和钱,拿出一部分交给爷爷,虽然也没有吃饱过,但是爷爷靠着这珍贵的粮票,支撑着度过了那漫漫求学时光。听着奶奶讲述过去的故事,看着她眼角的泪光,我逐渐理解奶奶平时,吃过饭后的锅子里饭碗里不能留饭粒,有一点点剩饭也要装好放冰箱留着下一顿吃的做法。
八十年代开始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袁隆平爷爷的杂交水稻推广以后,再也不用为吃不饱饭而发愁,粮票退出了历史舞台。现在的我们是多么富有和幸福。妈妈为我们准备丰盛的饭菜,每天餐桌上换着花样。有时候还会下馆子,网上买各种好吃的,商品供应应有尽有。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逐步改革,粮票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我们不能忘记“粮票”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人们困境中的温暖和希望。
讲述人:妮妮90后
到1993年,粮票等票证全部退出历史舞台。只要手里有钱,每个人都能买到自己所需物品。“票证经济”曾影响了我国几代老百姓的生活,凭票吃粮喝汤的年代总算过去了。
如今,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我们更应该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成果,并铭记那些为我们创造这一切的前辈们的奉献和付出。
小辰光攒着那些旧物件
旧物件带我们回到小辰光
朋友
您家中还有哪些
“暴露年龄”的旧物件
旧物件又载着哪些故事
欢迎拍照分享
让同龄人一起走进
属于我们的“小辰光”
(转自:上海奉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