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渡·浦江第一湾发光发热的“两长”丨贤城贤治创新案例
上海财经网【上海财经号】:
为进一步总结推广我区基层治理实践创新经验做法,营造全面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良好氛围,区民政局开设“贤城贤治创新案例”主题专栏,集中展示街镇、村居推动基层治理的经验做法、工作成效。
贤
西渡街道:“两长”的一天
去年疫情封控期间,村居涌现了一批年轻力量扩充组长队伍,为原本年龄结构严重老化的“两长”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此,街道试点开展“好邻组长”工程,将这批新生力量吸纳进“两长”队伍,通过“老少结合”的方式,填补线上工作无人的缺失,鼓励年轻组长发挥善于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及时传递社区重要信息,老年组长多参与线下活动,实现“线上是群主,线下是组长”。
01
文怡居委:带动居民参与式互助的“两长”
在文怡花园小区,不乏一批正义凛然、多才多艺、真诚待人、善解人意的“两长”骨干,他们有的是退伍军人,有的擅长摄影、书画,有的数年如一日陪伴独居老人,有的帮助楼道居民照看孩子。
在他们的影响下,居民自助服务的意识逐步增强,参与式互助的理念在社区蔚然成风,“五个半”时辰互助活动应运而生。
06:30
强身健体项目
由退伍军人团队带居民在小区内晨跑,锻炼身体的同时巡视小区内不文明行为;
07:30
路口关爱项目
每日派遣一名居民志愿者负责护送孩子过马路;
09:30
独居结对项目
居民与同楼道独居老人结对,每天上午九点半结伴散步、聊天、买菜等,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14:30
兴趣课项目
每月邀请有特长的居民,在假期开设摄影、书画、烘焙等兴趣课程,丰富青少年的课外时间;
17:30
托管服务项目
由居民志愿者负责孩子放学后一小时内的照料看护工作,切实解决家长的困难。
02
闸园居委:破解小区改造难的“两长”
“停车难”是老旧小区普遍存在的痛点,祥和花园小区也不例外。居委想过很多办法,落实了项目和资金,但由于居民群体之间不同的利益点导致项目改造多次流产,矛盾和纠纷多年来陷入了僵局。
近年来,随着小区和美楼组创建等工作,一批热心公益、关心小区建设的楼组长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在创建中不断培育和成长起来的他们,成为社区治理的一道粘合剂,社区的和美邻里之风慢慢渗透融合,居民之间的关系也正在潜移默化地转变。
你好,“两长”。
在项目征询的过程中,一些不理解的居民在“两长”的耐心解释和沟通下转化了态度。在施工的过程中,“两长”主动排班,每天在施工现场监督,快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悬而多年的改造项目终于在“两长”的辅助下得以顺利完工,小区车辆停放更有秩序了、居民出行也更方便,争吵少了,理解沟通多了。
03
北新村:志愿服务到家的“两长”
在北新村,有一棵古银杏,村委会取“幸福”的谐音,打造“杏福”村落。为确保服务在宅基提供、力量在宅基汇聚、满意在宅基实现,北新村将全村18个村组进行优化调整,划分为50个微格,每个微格有10至20户农户,在原有村民小组长的基础上,增设1-3名“新”力量(党员及优秀志愿者),组成每个小组的“杏福”管家团队。
张贴“杏福”管家门牌,发放工作手册,把“全面掌握舆情、及时反映民情、有效化解矛盾、志愿服务到家”作为服务村民的主要内容,打造“睦邻友好、守望相助、乐于奉献”的宅基新样式。
楼组长、村组长是居村基层组织的基础和细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弘扬“奉信、奉贤、奉献”精神,强化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做实做细楼组长、村组长基层治理“末梢工程”,变管理“末梢”为治理“前沿”,进得了门、说得上话、凝得了心、聚得拢力、办得成事,以党建牵引力,激发群众内生力,转化为现代化治理能力。
敬请期待更多精彩案例~
(转自:上海奉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