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民”星秀|社区老人身边的“圆梦人”
上海财经网【上海财经号】: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今年两会上,“健全公共服务”“加强养老服务保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老龄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发展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推进医养结合”等重要部署,为新时代养老服务发展标定了航向,也成为老年群体间的热议话题。而在社区,有着这样一群对长者无微不至的“贴心小棉袄”,他们就是来自外滩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养老护理员们。
“爷爷放心,你的身边,我们不离开”
“孩子都有各自的生活,要上班要照顾下一代,已经累得够呛,我不想再给他们添麻烦。”已经九十岁高龄的陈爷爷一辈子走南闯北,古道热肠,见了谁都特别热情。自从老伴走了之后,他的生活突然安静得可怕。平日里,除了打开电视机当作背景音乐,吃饭时随便对付一两口,陈爷爷似乎对休闲娱乐已经不再感兴趣。
直到有一天,居委了解到陈爷爷的实际境遇后,向他推荐了外滩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最初,陈爷爷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家也是一个人,到了中心毕竟有人照看,家人放心许多。”可没想到的是,这里从此竟成了陈爷爷最割舍不下的地方。
刚来到中心时,陈爷爷的状态就引起了护理员吴芳芳的注意。陈爷爷腿脚不便,而且耳背得厉害,别的老人和他说话,他基本难以听清。就这样,愈发沉默寡言的陈爷爷在中心显得有点不合群。
为了缓解陈爷爷身体上的不适,每次在爷爷来日托之前,护理员吴芳芳就会给陈爷爷准备好温度适宜的茶水,在他的位子上放好他喜欢的捶背工具。等陈爷爷到了,吴芳芳主动当起了老人的“小伙伴”。吴芳芳坐得离老人很近,耐心倾听他回忆过往,并且用老人听得清的音量讲笑话逗爷爷开心。在中心的集体活动环节,吴芳芳也会额外给予陈爷爷多一点鼓励和肯定。吃饭、上洗手间、助浴、午睡……来自中心的照护团队总是无微不至地关心和照护着爷爷。人心肉长,渐渐地陈爷爷变得自信了、开朗了、爱热闹了、更爱笑了。每天早上,日间照料中心还静悄悄的时候,陈爷爷便第一个早早踩着开门时间地来到这里,他喜欢这里,喜欢这里的人,这里就是他“第二个家”。
“即使分开,心在一起,我们一直在”
由于处于旧改地块,外滩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目前已暂停运营,中心的工作人员重新调配到了位于山西小区的外滩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山西分中心内的新岗位上,原中心的老伙伴们有一些也离开了外滩街道。
“虽然日托的房子拆了,但拆不散老人与工作人员的感情。每当季节更替或天气突变,日托工作人员便会常常想起曾经服务过的爷爷奶奶们。大家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对老人们表达问候,送去关怀和祝福。”外滩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张琦动情地说道,“每一位社区长者的名字,大家都挂记在心上,把他们当作自己的爷爷奶奶来看待。”每一个电话、每一次寒暄,爷爷奶奶们还是常能听到熟悉的问候。甚至逢年过节,原本的日托工作人员还会特地拿着自己亲手做的月饼等糕点一一上门看望曾经照顾过的爷爷奶奶们,就像孩子看望自己的长辈。
陈爷爷便是其中一位老人。护理员吴芳芳经常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去看望陈爷爷。特别在去年春季疫情最严峻的时期。吴芳芳依然始终关心爷爷的吃穿用度,并且通过中心养老团队的力量,想尽办法为陈爷爷解决遇到的生活困难。吴芳芳这样看待自己的付出:“当陪伴变成了大爱,养老就不再仅仅是一种服务,而是中华传统孝文化最具生命力的体现。”
随着又一年春暖花开,陈爷爷实在思念原本日托的工作人员,他便坐着电动轮椅独自找到了外滩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山西分中心来看他的“家人们”。见到爷爷的那一刻,原来的工作人员也格外开心。一张张热情灿烂的笑脸、一杯温度适宜的水、一个个幽默的笑话……一切还是那么熟悉自然。
如今,陈爷爷成了分中心大健康运动厅的常客,在分中心做理疗成了爷爷的新习惯。每次理疗完,吴芳芳都会帮陈爷爷拉好裤管,贴好膏药,再帮忙拉好衣服的拉链;根据爷爷的需要订好助餐,帮他联系好助浴的时间;走的时候还会帮他把电动轮椅推出来,再三关照路上注意安全……
平淡而温馨的日子似乎又回来了。然而陈爷爷依然有一个心愿,他常常挂在嘴边:“日托什么时候再开啊?真希望我能等到日托重开的那一天,我一定会第一个来。我放不下中心的‘家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