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全国城市社区治理最大痛点之一,上海这个社区是怎么做到的?
上海财经网【上海财经号】:
3月14日,由上海市民政局指导,上海市社会建设研究会和上海公益新媒体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上海社会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项目征集与推广活动颁奖仪式暨社会建设专家讲坛”在上海广播艺术中心举办。
本届上海社会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项目征集与推广活动自2022年下半年启动,全市16个区有180个街镇申报了361个项目。经过线下线上专家评审和大众投票等多轮评选:浦东新区高行镇政府的“新一代‘两全两通型’智慧社区”和黄浦区外滩街道办事处的“外滩城市更新巡回审判(调解)工作站”等10个项目获得“十佳创新展示项目”称号;长宁区新华路街道大鱼社区营造发展中心和普陀区长寿路街道社区治理促进中心等10个社区社会组织获得“十大最具活力社区社会组织”称号;闵行区古美路街道办事处的“古美路街道打造总部型‘CPL’党群服务中心”和松江区政府的“洞泾镇社区治理‘群建设’”等20个项目获得“入围创新展示项目”称号。
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曾群在致辞中指出,开展第二届上海社会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项目征集与推广活动,一是有助于推进上海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二是有助于深入挖掘和展现近年来社会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创举、新经验、新成效;三是有助于及时总结和推广社会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典型,起到辐射和示范效应。这是上海市近两年来回应基层群众诉求、破解社会治理短板、提升社会治理能级、凸显社会治理活力新进展和新成果的集中展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深入探索社会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子,不断丰富基层创新案例,持续扩大创新成果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基层好的探索不能像是温室里的盆景,而要让他们长成一片片森林。”在专家点评环节,复旦大学市场调研中心肖少波研究员表示,本次征集到的361个创新项目案例内容非常丰富,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囊括了自治共治、智慧治理、微更新微改造、优化社区服务、志愿服务等内容,基本涵盖了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要领域,可以说是一幅上海基层社会治理实践的全景图。未来,上海社会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要实现由盆景向森林、由评选向推广、由阶段性向长效性的三个转变。对基层一些好的治理成果,要逐步建立起全市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的案例库、成果库、知识库、专家库,推动其在全市范围内复制推广。
杨浦区新江湾城街道下辖合生江湾国际公寓小区的创新探索,给上海市委党校何海兵教授留下很深的印象。长期以来,物业治理是全国城市社区治理的最大痛点之一,社区维修基金及公共收益的管理使用是社区治理的关键议题。合生江湾国际公寓小区每年多渠道筹集公共收益约300万元,补充到维修基金中,破除了小区维修基金越用越少、续筹困难的物业治理困境,还实现小区公共收益年年盈余。
从外墙渗水、矛盾频发到关系融洽、治理有效,小区蝶变的背后有何奥秘?何海兵分析,该社区通过“三驾马车”的有效协同、成立多元主体组成的“监督委”和“专家组”以及建立规章制度等方式,优化居民广泛参与社区民主协商的路径,形成社区权益保障通道,构建涵盖决策、执行、监督的完整治理结构,让更多居民参与到了社区物业治理的全领域和全过程之中,让公共收益“用对地方”“用得高效”“用得廉洁”,展现出了社区自治共治的能力和水平。
社区既是我们生活的重要载体,也是国家治理的基层平台。复旦大学顾东辉教授认为,基层社区的行动主体涉及代表国家的街道办事处等组织、代表社会的业主委员会等机构、代表市场的在域工商单位以及社区居民。各方在总体平等原则指导下参与社区事务,是社区治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倡导和激发居民在社区的主人翁意识和自力更生精神,在践行为民服务、引导居民自主纾解基本需要不足的过程中协助其获得成长,同时更多地吸纳专业力量加入,推动社区治理高质量发展。
华东政法大学童潇教授注意到,上海基层很多单位和街镇积极拥抱信息技术、开展智能治理革命,运用智能化手段助推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在服务群众所需,开展全域治理中具有强大效能。未来在社会治理提能升级的过程中,新技术的使用和迭代将成为常态,我们一方面要重视智能技术在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中的工具性作用,另一方面要进一步瞄准社会治理、社区治理所需,驱动技术本身提能升级,契合现实需求,以实现智能技术和社会治理两者间的双向互构。”童潇表示。
本次活动特别评选出了“十大最具活力社区社会组织”。华东理工大学范斌教授指出,社区社会组织是人民和社区的连心桥。在基层治理中,它们是社区需求的发掘者、社区问题的解决者、社区活力的营造者和社区发展的陪伴者,凸显了公益、服务、灵活、创新、精品的五大品质。
活动现场还启动了“上海社会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优秀案例库”,将把基层社区开展的创新举措及其成效,总结提炼成一系列优秀案例,并邀请专家点评、媒体推广,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启迪、经验储备和智力支持。